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育儿 > 育儿知识 > 婴幼儿 > 正文

婴儿拉肚子怎么办?宝宝腹泻的6大原因及护理方法介绍

发布时间: 2023-04-11 09:21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宝宝腹泻的6大原因及护理

一、生理性腹泻

宝宝出生没几天就开始腹泻,每天大便薄薄的,呈黄色或黄绿色,少则2-3次,多则4-5次,时间长达几个月,甚至半年。婴儿拉肚子怎么办?宝宝腹泻的6大原因及护理方法介绍但宝宝长得很好,也不见瘦。

这种症状在医学上称“婴儿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下纯母乳喂养的宝宝。

护理要点

如果不能及时给宝宝换尿布和清洗臀部,还可能引起红臀,甚至局部感染,因此,尿布只要湿了就得换,每次给宝宝换尿布时,还应先清洗臀部,必要时抹护臀霜,以保护局部皮肤。

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生理性腹泻会不治自愈,因此不必用药。

二、喂养不当

过早过多地以粥类与粉糊喂养宝宝,碳水化合物过多能引起发酵,产生消化紊乱;或未按时添加辅助食品,于断奶前突然增加食物改变食物成分,因不能适应而产生消化紊乱发生腹泻。

护理要点

腹泻时暂时停止辅食添加,腹泻好转后再逐渐添加。

看护人要了解宝宝的食用量,不可一次性喂宝宝太多食物,尤其是肉食。

三、乳糖不耐受

如果饮用乳类便可产生腹泻、腹胀等症状,总称为乳糖不耐症。

乳制品中的糖类主要是乳糖,其消化是靠乳糖消化酵素,缺少这种酵素就无法消化乳糖。婴儿拉肚子怎么办?宝宝腹泻的6大原因及护理方法介绍有些宝宝断奶后,不再吃奶和奶制品,由于长期“废用“,乳糖酶活性便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最终成为乳糖酶缺乏。

或者由于宝宝腹泻,损伤了肠粘膜细胞,使之分泌乳糖酶的能力下降,这就是平时所说的“继发性乳糖不耐受“。

另外,还有先天性乳糖不耐受,是指从婴儿出生即无乳糖酶。无论饮用母乳、牛乳均可导致明显的腹泻。

护理要点

因乳糖不耐受而引起的腹泻,一般不严重,只要不再吃乳制品,一天后就可好转。先天性的可选用特制的无乳糖配方奶粉。

四、春季腹泻

宝宝春季发生的腹泻,一般为轮状病毒引起,每年2月到次年6月是轮状病毒腹泻发病高峰。由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局部免疫力和肠道消化系统发育未完全成熟,容易感染轮状病毒而发生腹泻。

护理要点

最重要的是保证液体的摄入,如果宝宝没有呕吐,爸妈要耐心地频频喂口服补液,就像静脉点滴那样,一点一点地喂。婴儿拉肚子怎么办?宝宝腹泻的6大原因及护理方法介绍只要把住脱水这一关,宝宝病情就不会加重。

治疗春季腹泻,抗菌素是无效的,相反,还可能造成小儿肠道正常菌群失调,加重腹泻症状。

可继续进食和母乳喂养,6个月以内人工喂养的宝宝用米汤稀释牛乳,2-3天后改为正常饮食;6个月以上宝宝可食用粥、面条或软饭,加些蔬菜,还可以吃新鲜水果、果汁以补充钾。总之要鼓励进食,喂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直至腹泻停止后2周。

处于辅食添加期的宝宝,可暂时停部分辅食,如肉、蛋等,待腹泻减轻再开始食用。停辅食时间不要超过3天。保证宝宝所需热量和营养同样重要。

体温超过38℃,使用退热药,要按药物的说明书服用,注意服用量及时间间隔。

轮状病毒腹泻是自限性的,病程一般5-10天,多数患儿如果护理得当,愈后不会有问题。如果不伴有呕吐等严重症状,在家治疗也可以。

五、细菌性痢疾

当各种细菌兴风作浪时,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就会提高。通常表现为,宝宝在腹痛的同时,还会发烧达39℃甚至更高,大便次数增多,呈脓血便,腹泻前常有阵发性腹痛,肚子里“咕噜“声增多。婴儿拉肚子怎么办?宝宝腹泻的6大原因及护理方法介绍由于腹泻次数多,体内电解质失调,宝宝脱水严重,皮肤弹性差,全身无力。

护理要点

不要因宝宝腹泻就不让他吃东西,而是要给宝宝吃易消化的软食,如面条汤、米粥等。

让宝宝多喝水或口服补液盐,补充体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失水厉害的要进行输液治疗。

六、腹部受凉

有些宝宝睡觉时,会踢被子,或者白天玩闹时,腹部露在外面,这样就很容易使腹部受凉。一旦腹部着凉,就会使肠管平滑肌受刺激,收缩加强,肠道蠕动也随之加快,正在进行着消化和吸收的食物在肠内通过加快,这不仅影响营养物质在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还可造成排便次数的增多,且大便常呈稀烂状,因而出现了腹泻。

护理要点

保持腹部温暖,可多穿一件衣服,或用热水袋压在腹部。

宝宝换奶粉会拉肚子怎么办?

这里所指的换奶粉拉肚子是排除了那些乳糖不耐受和牛奶蛋白过敏,是指一直正常喝奶粉的宝宝。

因为很多原因都会引起宝宝大便次数和性状的异常,如上面所讲的那些,所以要排除是否有其他原因导致宝宝拉肚子。婴儿拉肚子怎么办?宝宝腹泻的6大原因及护理方法介绍如果确定拉肚子是因为换奶粉造成,那么宝宝换奶粉产生腹泻的原因有几种:

1

奶粉浓度冲泡不当造成。奶粉冲调把握不好,浓度过高,会导致宝宝消化吸收不了,也易造成腹泻。

2

大多数情况下,宝宝换奶粉拉肚子是由于经常换奶粉或是换奶粉的方法不当,换奶过快,宝宝肠胃接受不了,所以导致腹泻。(除了宝宝月龄到了需要换高段数奶粉外,平时宝宝如果吃的奶粉很好,不需要频繁更换奶粉。)

护理要点

1、注意宝宝喝奶的浓度,按照建议冲调量来;

2、此时宝宝往往已经开始添加辅食了,因此妈妈可以给宝宝吃一些蒸熟的胡萝卜泥或是苹果泥,可以帮助宝宝缓解换奶粉拉肚子的症状;

3、如果孩子腹泻过于严重就要及时就医,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来缓解症状。

宝宝换奶粉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宝宝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更换奶粉,而且在换奶粉时间观察宝宝的大便情况;

2、在换奶粉的初期,必须两种奶粉混合吃。婴儿拉肚子怎么办?宝宝腹泻的6大原因及护理方法介绍无论是由一种牌子换到另一种牌子,还是由一个阶段换到另一个阶段(即使牌子相同),这个过程是必不可少的。

3、此外,为宝宝冲调奶粉最好是用水。米汤、米粉及钙粉都不要和配方奶粉混合在一起冲调,食物中的营养元素混合在一起,不仅不会增加营养,还会影响孩子的消化吸收。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新生婴儿腹泻怎么办?小儿腹泻的护理方法介绍
新生婴儿腹泻怎么办?小儿腹泻的护理方法介绍
宝宝出现腹泻以后,如果腹泻次数及量不多,可以给予思密达止泻及益生菌调节胃肠菌群,如果宝宝腹泻严重,伴有脱水精神反应,患儿则应及时到医院就诊,由医生进行治疗。如果宝宝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没有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呕吐,生长发育不受影响,无需治疗。刚出生的婴儿拉肚子,要结合宝宝平时的大便...[详细]
发布于 2023-04-18

最新推荐

孩子上初三了家长该该有怎样的状态呢
孩子上初三了家长该该有怎样的状态呢
初三阶段家长应保持稳定情绪与适度关注,主要需做到情绪管理、学业支持、沟通引导、后勤保障、心理疏导五方面。稳定的家庭氛围和理性期待能有效帮助孩子应对升学压力。1、情绪管理:家长需避免将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面对模考成绩波动时保持平和态度。研究表...[详细]
2025-05-22 17:00
为什么高中孩子对父母态度非常恶劣呢
为什么高中孩子对父母态度非常恶劣呢
高中阶段孩子对父母态度恶劣通常由青春期心理变化、学业压力过大、亲子沟通方式不当、父母过度控制、同伴影响等因素引起。1、青春期心理变化:青少年大脑前额叶皮层发育不完善,情绪控制能力较弱,易产生逆反心理。体内激素水平剧烈波动会导致情绪敏感,常通...[详细]
2025-05-22 16:57
孩子对妈妈动手之后妈妈该如何处理呢
孩子对妈妈动手多数属于情绪失控的表现,可通过即时制止、情绪引导、规则建立、榜样示范和亲子沟通五种方式处理。1、即时制止:立即握住孩子手腕并蹲下平视,用简短指令如"手不能打人"明确界限。保持表情严肃但避免吼叫,动作需果断不粗暴。3-6岁儿童正...[详细]
2025-05-22 16:54
父母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和做听课笔记呢
父母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和做听课笔记呢
父母可以通过建立积极沟通、明确指令、示范引导、及时反馈和创造环境五个方法帮助孩子养成听课和做笔记的习惯。1、积极沟通:与孩子讨论课堂内容时使用开放式提问,如"今天老师讲的故事里哪个部分最有趣"。避免质问式语言,专注倾听孩子复述课堂重点,适时...[详细]
2025-05-22 16:52
当孩子和老师发生矛盾时家长该怎么做
当孩子和老师发生矛盾时家长该怎么做
家长处理孩子与老师矛盾时需保持冷静,采取沟通协商、情绪疏导、问题分析、家校合作、后续跟进五种方式。矛盾可能由教学方式差异、沟通误解、行为规范冲突、个性差异、外部压力等因素引起。1、沟通协商:主动联系老师了解事件全貌,避免单方面听信孩子描述。...[详细]
2025-05-22 16:49
初中孩子在学校没有朋友应怎样开导呢
初中孩子在学校没有朋友可通过主动社交引导、兴趣培养、家校协作、心理支持和社交技能训练等方式改善。主要原因包括性格内向、社交能力不足、环境适应障碍、兴趣差异和家庭教养方式影响。1、主动社交引导:鼓励孩子从简单互动开始,如主动问候同学、参与小组...[详细]
2025-05-22 16:46
当孩子成绩下降时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
当孩子成绩下降时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
孩子成绩下降时家长可通过调整沟通方式、优化学习环境、分析具体原因、制定改进计划、寻求专业帮助等方式应对。成绩波动通常与学习方法、心理状态、家庭氛围、师生关系、身体健康等因素相关。1、调整沟通:避免指责性语言,采用开放式提问了解孩子真实困难。...[详细]
2025-05-22 16:44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