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育儿 > 育儿知识 > 婴幼儿 > 正文

父母如何培养宝宝良好的秩序感

发布时间: 2024-08-21 07:02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秩序感是我们周围事物形态体现出的均衡、比例、对称、节奏等因素,能带给我们愉快、兴奋、舒服的感觉。宝宝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秩序感的变化会引起情绪的波动,有秩序的环境会使宝宝的情绪稳定。

宝宝的秩序感是先天而来的,3岁前的宝宝有着强烈的安全需要,当被置于杂乱无章、陌生的环境中,宝宝会哭闹。并且当宝宝的生活规律被打乱,容易引起身体的不良反应。

给宝宝创造一个井然有序的生活环境

给宝宝创造一个井然有序的生活环境,是培养他们秩序感的前提。井然有序的生活环境包括:其一,规律的作息。日常生活中,妈妈要为宝宝安排一个科学合理且相对固定的作息时间表,并督促宝宝遵照执行,这样不仅有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还能为他们时间观念的形成和秩序习惯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其二,和睦的家庭氛围。

只有家庭成员之间和睦关爱、长幼有序,才能促使宝宝形成一种追求文明、秩序的美好心态。

从小事入手培养宝宝的秩序感

妈妈还需注重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从小事入手培养宝宝的秩序感。例如,整洁有序的家庭环境。家里的各种物品要摆放整齐,使用完毕后需物归原处,妈妈还要耐心培养宝宝归置秩序的技能,鼓励他们自己动手收拾玩具、图书,即使宝宝表现得“笨手笨脚”、越帮越忙,也不要斥责他们,而要耐心指导,不断表扬。

另外,父母们还要经常带宝宝参加集体活动,让宝宝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形成规则意识,例如在游乐场玩滑梯时,妈妈要告诉宝宝应该自觉排队,有先有后,不推不挤。

宝宝由于经验不足可能做得不恰当,爸爸妈妈可示范其中的关键环节,以便宝宝模仿,其他环节则启发宝宝自己动脑筋,他想得慢也不要看急,做得不对也没有关系。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动动脑筋,大胆尝试一下,宝宝的能力就会渐渐提高。父母如何培养宝宝良好的秩序感例如折衣服,妈妈可折几次给宝宝看.然后就折一半让宝宝完成另一半。又如放椅子,可少放几张,让宝宝去放在相应的位置上。

在宝宝产生秩序感的第一时间培养他的规则意识

秩序感一旦形成,就让人产生身心愉悦的美感。爸爸妈妈要在宝宝产生秩序感的第一时间培养一系列良好行为习惯,帮助宝宝形成良好的自我形象。例如,进门就换拖鞋,上床上沙发要脱鞋,吃饭要端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不摇不晃,每个玩具放在固定的位置上,纸屑垃圾放在垃圾箱里。第一时间的教育只是一两句话就奏效的,否则宝宝很快会接纳了杂乱无章的“秩序”,到那时费很大力气也未必有好的教育效果。

注意在公共场所宝宝秩序感的培养

每个公共场所都有它相应的规章制度,要求大家自觉遵守,例如乘坐公车,要先下后上、文明礼让:游览公园,不要攀折花木、践踏草坪:观看电影,不可乱扔果核、大声喧哗等等。每到一处,爸爸妈妈在以身作则的同时,还要向宝宝讲解相关的规定,让他们懂得社会生活中存在着种种的秩序规则,遵守是光荣的,而违反则是不道德的。

最后,稳定的生活秩序也是宝宝安全感的重要来源。宝宝1岁以后的一段时期里,会对秩序产生一种近乎刻板、顽固的要求,玩具图书换了地方、自己的座位坐了别人、两块积木没有摆放整齐……他们就会大哭大叫,妈妈不要一味地批评宝宝淘气、任性,要知道这是他们正常的心理表现,因为宝宝认为生活是有序的,而这种秩序是恒定的、不容改变的,这是他们自律感及规则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妈妈要理解并尽量满足他们这一时期对事物固定秩序的特殊要求。当宝宝因为某种“秩序”被打破而哭闹时,妈妈要尽量安慰,并协助他们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平复他们的不安情绪。

必须告诉爸爸妈妈的是,培养宝宝的秩序感,最需要的是如何在预备好环境后,等待宝宝心中的秩序感自然的萌牙,而不去做过多的介入及责难。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宝宝创造力靠父母用心培养
宝宝创造力靠父母用心培养
创造力即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在婴幼儿身上虽然有所表现,但是却很微弱和不稳定。因此,家长对婴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鼓励好奇心婴幼儿的心理特点是活泼好动,好奇好问。他们不断地用身体和感官探索周围的一切事物,积...[详细]
发布于 2014-08-13

最新推荐

高中孩子非要买衣服怎么办
高中孩子非要买衣服怎么办
高中孩子要求购买新衣服是青春期常见的消费需求表达,家长可通过沟通需求、设定预算、引导理性消费等方式处理。1、沟通需求主动了解孩子购买动机,询问是否因社交需求、审美变化或同学影响产生购物欲望。通过开放式对话区分必要与非必要需求,例如校服更换属...[详细]
2025-08-20 13:12
孩子在学校总惹祸怎么办呢
孩子在学校总惹祸可通过加强家校沟通、建立行为规范、心理疏导、培养社交技能、适当奖惩等方式改善。孩子行为问题通常由缺乏关注、规则意识薄弱、情绪管理能力不足、模仿他人、家庭环境影响等原因引起。一、加强沟通家长需主动与老师保持定期联系,了解孩子在...[详细]
2025-08-20 12:34
孩子在学校打人了怎么办呢
孩子在学校打人需要家长及时干预,通过沟通了解原因、引导情绪管理、与学校合作、建立行为规范、寻求专业帮助等方式处理。打人行为可能与情绪失控、模仿他人、缺乏社交技巧、家庭环境影响、潜在心理问题等因素有关。1、沟通了解原因家长需第一时间与孩子平静...[详细]
2025-08-20 11:56
老师对孩子有偏见需送礼吗
老师对孩子有偏见时无须通过送礼解决,沟通和家校合作是更有效的处理方式。教育公平是教师的职业准则,家长可通过主动沟通、观察孩子在校表现、与校方反馈、参与学校活动、寻求教育部门协助等途径改善问题。老师对孩子存在偏见属于教育伦理问题,家长应优先采...[详细]
2025-08-20 11:18
老师对小孩有偏见怎么办呢
老师对小孩有偏见怎么办呢
老师对小孩有偏见时,家长可通过主动沟通、观察记录、寻求第三方协助、培养孩子心理韧性、与校方协商等方式处理。偏见可能源于沟通不足、误解或个体差异,需理性应对避免冲突升级。一、主动沟通家长应选择合适时机与老师进行面对面交流,避免指责性语言,以了...[详细]
2025-08-20 10:41
孩子在宿舍受排挤怎么办呢
孩子在学校宿舍受排挤时,家长可通过主动沟通、培养社交技能、寻求校方支持、建立家庭安全感、鼓励兴趣社交等方式帮助孩子应对。校园社交问题通常由性格差异、沟通障碍、群体压力、家庭环境影响或特殊行为习惯等因素引起。一、主动沟通家长需与孩子建立开放对...[详细]
2025-08-20 10:03
孩子宿舍有人欺负怎么办呢
孩子遭遇宿舍欺凌时,家长应第一时间介入处理,通过沟通安抚情绪、联系学校核实情况、教导自我保护技巧、留存证据协助调查、必要时寻求心理干预等方式解决。1、沟通安抚情绪发现孩子被欺负后,家长需保持冷静,用温和态度引导孩子描述事件细节。避免质问或责...[详细]
2025-08-20 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