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育儿 > 育儿知识 > 婴幼儿 > 正文

宝宝性别是如何决定的

发布时间: 2024-09-13 12:1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现在许多人都在为生男孩生女孩犯愁,还是有一些重男轻女的那种思想的。特别是老一辈的,都喜欢男孩。如果没有生下男孩,就会怪女人不好!其实他们并不知道,宝宝的性别不是由这个女人来决定的。接着我们就来看看宝宝的性别是怎样决定的呢?

正常人体体细胞的细胞核里都有23对(46条)染色体。其中22对(44条)是常染色体,与性别无关,决定其他的遗传性状,只有一对性染色体决定性别。性染色体分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两种。宝宝性别是如何决定的男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分别是x和y,即xy型;女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两个都是x,即xx型。

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所含染色体的数量是体细胞的一半,即23条染色体。女性产生的卵子只有一种带x的性染色体。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染色体,带x染色体或带y染色体的精子各占一半。当带x染色体的精子和卵子结合,受精卵所带的性染色体则成为xx,便是女胎。带y染色体的精子和卵子结合,受精卵所带的性染色体则为xy,便是男胎。一次射精产生的精子可达几亿之多,是带x还是带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完全是偶然的,并不受男方的意志控制,更不是女方的过错,生男生女任何一方都无可埋怨。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宝宝的性别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
宝宝的性别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
宝宝的性别决定因素有哪些呢?有很多宝宝的性别决定因素,准父母可以通过了解宝宝的性别决定因素,我想会对您有帮助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专家为我们介绍的宝宝的性别决定因素有哪些。宝宝的性别决定因素并非由女方决定的,而主要由男方的性染色体决定。性染色体,顾名思义是决定性别的染色体。人类的...[详细]
发布于 2011-08-29

最新推荐

家长跟老师起冲突影响孩子吗
家长跟老师起冲突影响孩子吗
家长与老师发生冲突可能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具体影响程度取决于冲突的性质、频率以及处理方式。冲突可能通过情绪传递、行为模仿、教育观念分歧等途径间接作用于孩子,但若及时妥善化解,负面影响可被控制。家长与教师的矛盾若表现为公开争执或长期对立,孩子...[详细]
2025-07-22 13:12
孩子与老师发生冲突了怎么办
孩子与老师发生冲突时,家长可通过主动沟通、情绪疏导、行为复盘、家校协作、寻求专业帮助等方式化解矛盾。冲突通常由沟通误解、情绪管理不足、行为习惯差异、教学方式不适应、心理压力累积等原因引起。1、主动沟通家长需第一时间与老师建立坦诚对话,避免通...[详细]
2025-07-22 11:56
初中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初中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初中生家长可通过建立有效沟通、设定合理目标、培养自主能力、关注心理健康、树立榜样等方式进行教育。初中阶段的孩子处于青春期,教育方法兼顾独立性与引导性,需避免过度控制或放任。一、建立有效沟通家长应保持每日固定时间与孩子交流,倾听其学校生活和内...[详细]
2025-07-22 10:41
孩子高中成绩为什么总上不去
孩子高中成绩上不去可能由学习方法不当、心理压力过大、基础薄弱、注意力分散、家庭环境影响等原因引起。1、学习方法不当部分学生沿用初中死记硬背的方式应对高中知识体系,缺乏对知识点的逻辑梳理和举一反三能力。高中课程深度广度显著增加,需要建立错题本...[详细]
2025-07-22 09:25
孩子上高中后成绩下滑怎么办
孩子上高中后成绩下滑可通过调整学习方法、改善时间管理、加强心理疏导、优化家庭支持、寻求专业辅导等方式改善。高中阶段学业压力增大、知识难度提升、青春期心理变化等因素可能导致适应不良。1、调整学习方法高中知识体系更注重逻辑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建...[详细]
2025-07-22 08:09
小孩四年级注意不集中怎么办
小孩四年级注意不集中怎么办
小孩四年级注意力不集中可通过调整学习环境、培养时间管理能力、增加体育锻炼、进行专注力训练、必要时就医评估等方式改善。注意力不集中通常与生理发育阶段、家庭环境影响、学习压力过大、睡眠不足、潜在神经发育问题等因素有关。1、调整学习环境减少书桌区...[详细]
2025-07-22 06:53
高中生爱讲话的孩子如何教育
高中生爱讲话需要区分课堂纪律与社交需求,可通过正向引导、规则建立、兴趣转移、家校协作、心理疏导等方式干预。过度表达可能由表现欲强、注意力分散、社交需求高、家庭环境影响、青春期心理变化等因素引起。一、正向引导对表达欲强的学生可安排课堂发言角色...[详细]
2025-07-22 05:37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