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育儿 > 育儿知识 > 学龄前 > 正文

推测式读法:锻炼孩子的思考力

发布时间: 2024-10-16 16:16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随着孩子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家长可以让他们尝试推测式的阅读方法,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培养孩子阅读思维的方式。有助于使孩子真正形成独立阅读能力,从此可以博览群书。不仅如此,推测式读法还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鼓励他们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在推测的过程中,孩子的想法会变得更加主动,不再只是单纯地接受书籍的内容,而会进一步自我思考,自动创造情节和意义。

推测式读法:锻炼孩子的思考力

魏女士和孩子一起阅读了《动物乐团——狐狸先生的帽子》。这是一套由12张故事卡片组成的童书,书中描写了“狐狸先生的帽子摔到河里之后,它不会游泳,两只小青蛙帮助它,把水里的帽子够上来“的故事。魏女士在指导孩子阅读时,没有直接按卡片顺序给孩子讲故事,而是将卡片打乱,先给孩子看其中关于狐狸先生的几张卡片,让孩子观察、推测卡片的内容。孜子一边看,魏女士一边根据卡片的内容提出具体的问题:“狐狸先生正高高兴兴地走着,帽子怎么会掉呢?“孩子马上说道:“肯定是风吹掉的。“戈女士点点头,又问:“那您猜猜看,狐狸先生的帽子会被风吹到哪里去了?“弦子猜了几个答案以后,魂女士拿出了下面的卡片,让孩子看自己猜得对不对。接着魏女士又拿出了两张卡片,一张上画着焦急的狐狸先生在河边发愁的样子,一张画着两只小青蛙向狐狸先生走来。魏女士让孩子猜猜狐狸先生和小青蛙全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狐狸先生又谊怎样从河里拿回自己的帽子,等等。孩子觉得这样的阅读很有意思,把这当成了游戏,玩得非常投入,而且推测的故事情节也八九不离十。

魏女士把所有的卡片交给孩子,让他自己来排序,孩子也都准确地完成了,还把所有的卡片内容编成了一个好听的故事,给妈妈讲了一追。

魏女士对孩子进行推测式读法的训练,锻炼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创作能力,故事的演进则是对孩子思维的大考验,需要充分发挥他的思考力,使孩子丰富的心理活动和奇妙的幻想有了表达的机会。而且魏女士要求孩子把自己推测出的情节讲述出来也能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由此可见,推测式读法对于孩子可谓受益无穷。至于家长在训练孩子推测故事情节时的具体做法,则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帮助孩子做好思维的铺垫

家长在引导孩子捻测前必须帮助孩子作好思维的铺垫,特别是观察画面,从中获得推测情节的线索。有些童书里的故事带有一定的程式化,情节常有重复之处。家长带领孩子阅读这类故事,应学会常常跳出故事的常态,让孩子根据故事中的情节线索,通过想象、思考来引出不同的故事发展、结局,等等,这样不但可以给故事增添新的色彩,还有效地发挥了孩子的想象力。

2、指导孩子多发现新事物

在阅读带有图画的童书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多多引导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图画上新鲜的事物。如家长提示孩子注意画面上的一些特别之处:“地上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树叶呀?““兔宝宝为什么戴上手套了“,然后让孩子自己去仔细观察、思索,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如“天气凉了,秋风把树叶吹掉了,兔宝宝因为觉得冷才戴上了手套“,等等。如此一采,就能逐渐培养起孩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3、尽量拓宽孩子的知识面

推测情节不可能凭空而为,必然要和孩子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只有孩子所经历和认识的事物多了,推测情节才能有的放矢。在指导推测式读法前,家长应该多方面拓展孩子的知识面。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扩大孩子的阅读范围,带孩子尝试各种各样的活动,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综合感知,获得大量的信息,这样才有利于孩子打开思维。

4、根据上下文推测字义

孩子在阅读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家长可以鼓励他们先试着结合上下文揣测一下字义、词义,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启发孩子思维的方法。当然在最开始训练的时候,家长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即在孩子独立的阅读之后,家长可以经过泛读,纠正孩子在猜测推断的过程中出现的误认。另外也可以训练孩子查字典,使不确定的字音通过字典获得正确的认读,这里要注意的是字典只能作为猜测推断的辅助手段,而不能让孩子养成依赖字典的习惯。

5、鼓励孩子编故事

推测式读法:锻炼孩子的思考力

除了让孩子推测文章中发生的情节外,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发挥创造性思维,推测文章之外的故事。在编故事的过程中,如果孩子“卡了壳“,家长应及时对孩子进行启发,不过也不要过分影响孩子,最重要的还是让孩子发挥想象,即使故事再离谱也要对孩子进行鼓励。如此循序渐进,编了一次以后,可以让孩子编第二次、第三次,但注意应让孩子来编开头,家长来编后面部分,同时要注意不要去限制孩子的用词、用句,以留给孩子广阔的想象空间。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为什么孩子越来越不爱思考
为什么孩子越来越不爱思考
思考是锻炼大脑的最佳方法。只有多动脑筋,勤于思考,人才会变聪明。反之,不愿动脑的情况只能加速大脑的退化,聪明人也会变得愚笨。 长期饱食可导致脑动脉硬化,出现大脑早衰和智力减退等现象。轻视早餐不吃早餐使人的血糖低于正常供给,对大脑的营养供应不足,久之对大脑有害。此外,早餐质量与智力...[详细]
发布于 2014-08-11

最新推荐

孩子毕业了找不到工作怎么办
孩子毕业找不到工作可通过调整求职策略、提升专业技能、拓展人脉资源、尝试实习机会、寻求职业指导等方式改善。就业困难通常由经验不足、岗位竞争激烈、职业规划模糊、行业需求变化、心理压力过大等原因引起。1、调整求职策略建议家长帮助孩子分析简历投递方...[详细]
2025-07-20 13:12
孩子犯错了家长怎么回复老师
孩子犯错了家长怎么回复老师
孩子犯错后家长回复老师时,应保持冷静、诚恳的态度,明确问题并表达教育配合意愿。沟通方式主要有及时回应、了解详情、共同协商、积极改进、持续跟进等。1、及时回应收到老师反馈后,家长应在当天或次日给予明确回应,避免拖延。可通过电话、信息或面谈方式...[详细]
2025-07-20 11:56
四年级小孩写作业磨蹭怎么办
四年级小孩写作业磨蹭怎么办
四年级孩子写作业磨蹭可通过建立时间规划、减少干扰因素、任务拆分、正向激励、家长示范等方式改善。磨蹭行为通常与注意力分散、畏难情绪、缺乏时间观念、环境不适、习惯未养成等因素有关。一、建立时间规划帮助孩子制定每日作业时间表,使用计时器划分单科作...[详细]
2025-07-20 10:03
小孩偷拿了家里的钱该怎么办
小孩偷拿了家里的钱该怎么办
孩子偷拿家里的钱需要家长冷静处理,通过沟通教育引导孩子认识错误并建立正确的金钱观。偷拿行为可能由零花钱不足、攀比心理、缺乏物权意识、好奇心驱使或家庭环境影响等因素引起。1、零花钱不足孩子可能因零花钱无法满足基本需求而拿钱。家长需定期给予适量...[详细]
2025-07-20 08:47
初三的孩子家长怎么助力孩子
初三的孩子家长怎么助力孩子
初三阶段家长可通过营造良好学习环境、提供心理支持、协助时间管理、关注营养健康、保持家校沟通等方式助力孩子备考。中考冲刺期需要家长在生活照料和情绪疏导上给予适度干预,避免过度施压或放任不管。1、学习环境为孩子准备安静独立的书房,减少电视手机等...[详细]
2025-07-20 07:31
初中孩子怎样提高注意力集中
初中孩子提高注意力集中可通过调整作息、改善学习环境、培养兴趣、适当运动及心理疏导等方式实现。注意力不集中可能与睡眠不足、外界干扰、缺乏兴趣、营养失衡及心理压力等因素有关。1、调整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是提高注意力的基础。初中生每日需保持8-10小...[详细]
2025-07-20 06:15
孩子不爱与人沟通怎么去引导
孩子不爱与人沟通可通过亲子互动、社交游戏、情绪引导、兴趣激发和榜样示范等方式逐步改善。这种行为可能与性格特质、语言发展迟缓、环境适应不良、家庭互动模式或心理压力等因素有关。1、亲子互动每天固定时间进行面对面交流,如共读绘本或分享当日趣事,避...[详细]
2025-07-20 05:00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