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育儿 > 育儿知识 > 学龄前 > 正文

剖析孩子打人的30条信息

发布时间: 2024-10-16 09:08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要处理一种问题行为,首先我们就要了解它发生的情境、频率和原因。为了深入了解孩子的打人行为,可以通过下面的30个观察事项来收集详细的信息。

孩子通常什么时候打人?

·全天的任何时候·特定的时候,比如比较晚的时候·特定活动中·室内或室外·在孩子们很接近的时候,比如集体活动时·在结构化的活动中·当孩子们参加自由活动时·在活动衔接期间

剖析孩子打人的30条信息

看起来是什么引发了这种行为?

·一个同学有他想要的东西·一个同学拿走了他的东西·一位教师对他说“不“·他不能完成某项作业·他和其他孩子有争执·他被推挤或和其他孩子太接近·他累了。没有可观察的引发事件·他不能做他想做的事情

谁是受害者?

·通常是某个孩子或特定的某些孩子·任何人·只有胆小的孩子·只有固执的孩子·年长或年幼的孩子·男孩、女孩或成人

在孩子打人时会发生什么?

·孩子承认打人或否认打人·在其他孩子哭时表现烦躁·受到被打者的还击·打人之前会先看看是否有人在监视·会道歉并试图让被打者好过一些·会远离被打者·留在被打者附近·孩子笑

从上面的这些细节信息中,可以了解孩子为什么打人和打人事件常常在何时何地发生。打人的目的有很多,比如保护财产、发泄挫折感、得到想要的东西等等。为任何原因打人都是不允许的,但是通过了解打人的原因可以避免一些打人行为。针对上面收集到的信息,下面有一些可以考虑的处理方法:

如果他总是打一个特定的孩子,那么考虑把这两个孩子分开。很可能受害者在某种程度上激惹了那个打人的孩子。把两者中的一个带离这个情境可能会有帮助。如果能把一个孩子放到另一个班,那就最好。如果不可能这样做的话,那么要保证随时注意保持他们的距离。如果那个特定的孩子不在附近的话,那么打人的孩子就失去了他的目标。

过分拥挤的情境可能会引发一些孩子的打人行为。如果能减少拥挤的时间就会有所帮助。通过使用分组管理技术可以减少排队的时间。例如,一次只让几个孩子到某个区域进行活动。让小组围成圆圈或是半圆坐好可以减少拥挤。教师可以坐在那个爱惹事的孩子旁边,说“很高兴我今天跟您坐在一起“或“您愿意坐在我旁边帮助我吗?“

如果一个孩子容易在受挫时打人,那么教师应该多注意这些情境。比如,如果一个谜语对于孩子来说太难了,那么教师就应该坐在孩子旁边,帮助他完成,或是给他换一个简单一些的。这可以帮助孩子多一些成功,以减少挫折和打人行为。

检查教室以保证材料和活动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是适合的。要确保材料是充足的,如果材料太简单,太难,太少,无趣或让人受挫,那么就有可能会引发打人行为。

一个很小的孩子打人可能是因为他缺乏语言能力来表达他的需要。他通过这种方式来维持独立性,或是保护他认为属于自己的财产。两岁或三岁的孩子需要很多帮助来学习以社会赞同的方式获得他们所需的东西。因为这个原因,相对较低的师生比是必要的(一个教师带4到6个孩子)。这样的话,教师才能够温柔地指导孩子们通过语言沟通来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

如果一个孩子倾向于在一天中较晚的时候或是接近午睡的时间打人,那么他的行为可能是因为疲劳引起的。如果可能的话,可以让他睡个午觉。

打人行为也可能是没有形成安全的依恋的表现。通常没有形成安全依恋(亲子之间的相互信赖的亲密关系)的孩子会以敌意的形式来对待他人。这是一种需要成人给他提供安全感、一贯的支持和足够的注意的表现。

有些孩子在遇到出乎意料的压力时会表现出敌意行为,比如打人。给他们提供一个安静、稳定、安抚的环境和一个关怀他们的教师,能够长远、有效地帮助孩子应对压力。

了解了孩子打人的原因之后,就要处理这种行为了。无论孩子打人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对于孩子打人行为的基本的处理程序都包括三步:

预防打人行为通过观察可能的线索来预防打人。例如,一个孩子总是在玩积木之后打人,那么教师就应该站在积木的附近。如果积木倒塌了,教师要及时帮助孩子来应对挫折的情绪,向他解释和其他孩子一起堆积木的重要性,并提供机会让他和其他孩子合作。教师可以向他示范合适的行为,并促进积极的社会交往:“看,丽丽想和我们一起玩。丽丽,您帮我们来建一座小桥好吗?“这样就把一个可能引发打人行为的情境改造成了一个积极友好的情境。

表扬孩子的适当的社会行为当孩子表现出适当的行为时,一定要及时给予表扬,让他知道您很高兴他这么做。因为随着消极行为的减少,教师对他的注意也随之减少,但是孩子依然需要关注。对积极行为的关注可以稳定正确的行为,消退消极行为。

在孩子打人之后使用隔离法

在使用隔离法时,要遵循的步骤如下:

*首先确定被打的孩子无大碍。可能的话,另一个教师应该去照顾被打的孩子。*平静地带打人者到隔离区,平静但是坚定地告诉他“我不允许您伤害其他的孩子。您必须呆在这里直到我让您离开。“*开始计时,离开隔离区。在隔离时间内既不跟这个孩子说话也不看他。*如果另一个孩子靠近隔离区,安静地带走这个孩子,解释“小明现在需要单独呆一会儿。等他回来之后您再跟他说话。“*隔离结束之后,告诉被隔离的孩子“您现在可以走了“。不需要教训他。孩子知道他被隔离的原因。为了让孩子表现出合适行为,您可以邀请他参加活动。

隔离法

一个孩子打人之后,通常的结果是教师批评和教育那个打人者。教师可能在每次打人事件发生之后都花上几分钟来解释为什么打人是错误的。对于打人者来说,这种注意是消极的,但是这也是一种注意。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知道打人是不对的,这从孩子在打人之前会看看有没有人在监视和打人之后马上道歉都可以体现出来。

剖析孩子打人的30条信息

这种处理方法一旦重复几次,就强化了打人者的这样一种观念,“打人是一种有效的获得注意的方法“。使用隔离法实际上就是传达给孩子这样一种信息“您打人是不对的,所以我要暂时剥夺对您的注意,在这段时间内您可以冷静一下,思考自己的行为。“使用隔离法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简单的冷处理肇事者就能够有效地快速平息纠纷,让打人者意识到自己的不适当行为。是遇到了让人头疼的爱打人的孩子,不妨试试上面的方法,也许会有不错的效果。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给女孩子恋爱30条忠告
给女孩子恋爱30条忠告
恋爱关系的健康发展需要双方共同经营,以下是30条针对女性的实用恋爱建议,涵盖自我认知、沟通技巧、情感边界等关键维度。1、保持独立性:建立健康的自我边界是恋爱的基础。保留个人兴趣爱好、社交圈子和事业发展空间,避免过度依赖伴侣。心理学研究表明,保持适度独立性的伴侣关系更持久,双方需要...[详细]
发布于 2025-06-11

最新推荐

怎么样才能控制孩子手机网络
怎么样才能控制孩子手机网络
控制孩子手机网络需要家长采取综合管理策略,主要通过设定规则、技术干预和亲子沟通实现。1、设定使用规则与孩子共同协商每日手机使用时长和时段,明确学习、睡眠、用餐等无手机时间。建议将规则书面化并张贴在家庭公共区域,周末可适当放宽但须保持基本框架...[详细]
2025-07-04 13:00
高中生家长怎么跟老师聊孩子
高中生家长怎么跟老师聊孩子
高中生家长与老师沟通时,建议以具体问题为导向,采用尊重、开放的态度,围绕学业表现、行为习惯、心理状态三个核心维度展开对话。主要有明确沟通目标、选择合适时机、准备具体问题、倾听老师反馈、共同制定方案等方式。1、明确沟通目标家长需提前梳理孩子在...[详细]
2025-07-04 11:40
纠正孩子粗心大意马虎的方法
纠正孩子粗心大意马虎可通过培养专注力、建立检查习惯、分解任务目标、减少干扰因素、正向激励反馈等方法实现。粗心问题多与年龄发展阶段相关,需结合具体场景针对性引导。1、培养专注力通过舒尔特方格、听读复述等游戏训练持续注意力,每次练习时间根据年龄...[详细]
2025-07-04 10:20
怎么纠正孩子粗心大意的毛病
纠正孩子粗心大意的毛病可通过培养专注力、建立检查习惯、分解任务目标、减少干扰因素、正向激励反馈等方法实现。粗心行为多与注意力分散、任务压力过大、缺乏自我管理意识等因素相关,需结合具体表现针对性干预。1、培养专注力通过定时定量完成任务训练专注...[详细]
2025-07-04 09:00
孩子初中政治历史很差怎么办
孩子初中政治历史成绩差可通过调整学习方法、培养兴趣、加强基础记忆、建立知识框架、寻求专业辅导等方式改善。政治历史学科需要理解与记忆并重,家长需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并提供针对性支持。1、调整学习方法死记硬背容易导致知识点混淆,建议采用联想记忆法...[详细]
2025-07-04 07:40
初中生男孩早恋怎么和他沟通
初中生男孩早恋时,家长应以平等尊重的态度进行沟通,避免简单否定或粗暴干涉。早恋是青春期正常心理现象,主要与荷尔蒙变化、同伴影响、情感需求、家庭关系、自我认同等因素相关。建议通过建立信任、倾听需求、引导责任意识、设定边界、共同学习性教育知识等...[详细]
2025-07-04 06:20
孩子成绩差老师怎么和家长说
孩子成绩差老师怎么和家长说
孩子成绩差时,老师与家长沟通应注重客观描述、分析原因并提出合作方案。沟通方式主要有明确问题、共情倾听、聚焦解决方案、提供、保持持续跟进。1、明确问题老师需用具体数据或事例说明孩子哪些学科或知识点存在不足,避免笼统评价。例如列出数学计算错误率...[详细]
2025-07-04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