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育儿 > 育儿知识 > 学龄前 > 正文

宝贝门诊让孩子不再吮手指

发布时间: 2024-10-16 11:23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临床案例鸣鸣是个3岁的小男孩。他出生后总在夜里啼哭,没有经验的妈咪经常找不出的原因,心里一着慌,就往鸣鸣的小嘴里塞个橡皮奶头。没想到这一招还真灵,鸣鸣马上就不哭闹了,很快安静入睡,可谁知却养成吮手指的坏习惯。后来,妈咪担心鸣鸣日后戒不了吮手指的坏习惯,再哭闹就不让他吸吮橡皮奶嘴了。可这一来,鸣鸣干脆把大拇指放进小嘴里吮。现在,每晚入睡前或半夜醒来,鸣鸣都要吮自己的大拇指,甚至发展到白天也这样。大拇指被鸣鸣吸得发白、肿胀,看着让妈咪既心疼又着急。可当妈咪硬要他把大拇指从小嘴里取出时,鸣鸣就会哭闹个不休,直到重新再把大拇指塞进小嘴里方肯罢休。没办法,妈咪只好带着鸣鸣来找。

宝贝门诊让孩子不再吮手指

点评案例儿童中吮手指的孩子不少见。上海市一项调查表明,3岁孩子吸吮手指者达7.1%,5岁孩子吸吮手指者达13.1%。美国心理学家一项调查显示,6-12岁的儿童经常吸吮手指者为12%。人的行为有些是不学就会的,这些行为是人的本能行为,吸吮就是其中之一。刚出生的婴儿会吸吮,除了吸吮母亲的乳头之外,还吸吮他们的嘴唇所能接触到的几乎一切东西。婴儿吸吮手指是十分正常的行为,绝大多数婴儿都会这样做,但这种行为应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消失。一般来说,到了2-3岁后吸吮手指的行为会明显减少,但仍有一部分孩子在饥饿、寂寞无聊、焦虑不安、疼痛或身体不舒服时仍会吮吸手指。偶然发现这种行为或持续时间不长都属于正常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消失。如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仍以吮吸手指来取乐,说明出现了行为上的偏差。这种不良行为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就会固定下来形成习惯。结果导致,经常甲沟发炎、指尖变形、牙缝闭合不全等,还会使儿童处于抑制状态,致使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活动迟钝、反应不灵敏等。

吮手指的4大原因1.喂养方式不当当孩子感到饥饿时,往往以吸吮手指作为抑制饥饿的一种方式。孩子如果经常处于饥饿状态,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吮吸手指的行为。

2.睡眠习惯不良让没有睡意的孩子躺于床上待睡,在这个待睡过程中孩子容易把手指放在嘴里吸吮,或抓住被角或枕巾含在嘴里玩,久而久之便形成固定的睡眠习惯。

3.选择玩具不当婴幼儿探究外界的主要方法是用嘴,在体验到棒状、条状的玩具放在嘴里与手指放在嘴里有类似作用时,丢开玩具之后孩子就会把手指放在嘴里吸吮,以满足心理上的需求。

4.周围环境单调有的孩子吸吮手指是由于周围环境太单调,如没有玩具,没有大人陪伴一起做游戏等,于是他们就把吸吮手指作为一种自我娱乐的方式。纠治吮手指的5大策略

1.弄清原因对症下药

对有饮食、睡眠方面不良习惯的儿童,父母应注意按符合儿童身体和心理发育规律的方法,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习惯。孩子因饥饿而哭闹时,要及时喂奶或给予喜欢的食物,不可因各种理由来忽视孩子的生理需求;孩子睡眠时,不要让他们过早躺在床上待睡,应让孩子在困倦或该休息时再躺在床上,争取一上床就能睡着;注意给孩子提供适宜的玩具,各种声、光、电俱全的玩具有助于开发孩子的智力,在整体功能上要比棒状或条状的玩具好。父母应从百忙的工作和家务中抽出时间,多与孩子在一起交流感情,进行肌肤接触;多陪孩子一起做亲子游戏,多带孩子到户外与其他小朋友玩耍,使生活充实。

2.正确教育切忌粗暴

进行矫正时父母的态度要和蔼亲切,语言及动作要轻柔,不可大声呵斥、恐吓、打骂,在矫正行为的过程中对孩子的微小进步及时给予鼓励、表扬,以使不良行为消退,良好的行为固定下来。如果孩子到了4、5岁仍有这种不良的行为,告诉孩子:"小宝宝才会吸吮手指,大孩子根本不这样,您已经长大了,您要赶紧改正。"通过这种方式可使4、5岁的孩子靠自己意志力来克服这种不良行为。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要耐心告诫吮吸手指是不卫生的,会引起手指肿胀、疼痛,会使牙齿变形,还容易把脏的东西带入口内,引起消化道疾病及其他传染病。对于因吸吮行为遭受小朋友讥笑而产生焦虑和害羞的孩子,家长要鼓励他们改掉不良行为,在小朋友面前树立良好形象。千万不可在众人面前呵斥,以免损伤自尊心,削弱改掉不良行为的信心。

3.采取厌恶治疗

针对吸吮时间较长、经改变教养习惯但仍不能消除者,可采用厌恶治疗方法。临床上多采用局部涂抹酸味剂或苦味剂的方法,酸味剂可采用食用醋、柠檬汁,苦味剂可采用黄连素液、猪苦胆(猪胆囊)浸泡液等涂在手指或口唇上。不主张在孩子的手指上涂辣椒粉之类的做法,这样会使孩子在无意中揉眼、摸脸时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一般情况下,经过厌恶治疗后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克服这类不良吸吮行为,不会造成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4.进行行为矫正

对于较大孩子还可采取负性活动练习,如规定在一段时间反复不停地吸吮,直到感到不舒服、不愉快并产生厌烦情绪,以促使孩子改掉不良习惯。

5.处理继发医学问题

对长期吸吮造成牙齿咬合不良的儿童,要带到口腔科医师或牙科医师处进行矫正。如果是吸吮造成的寄生虫感染,应到有关寄生虫门诊或防疫部门进行驱虫治疗。

小链接——国外专家谈孩子吸吮手指美国育儿专家斯波克医生认为:"吮吸拇指本身并不意味着孩子不快乐、不顺心或者缺少爱。事实上,大多数吸吮拇指的孩子都非常快乐,不会吮吸拇指的反而是那些严重缺乏爱的孩子。"

斯波克医生进一步指出:"有的孩子白天大部分时间不是在玩,而是在吮吸拇指。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父母就要问问自己,是否应该做些什么来安慰安慰孩子,使孩子不再需要自我安慰。也有的孩子由于见不到能和自己一起玩的孩子,或没有足够的东西可让他玩,觉得无聊而吮吸拇指。还有的孩子因在围栏里玩得太久而感到不耐烦,也开始吮吸拇指。如果母亲总是阻止1岁半的孩子去做一些让他着迷的事情,而不是把他的兴趣引到他可玩的玩具上去,他就可能整天吮吸拇指或和母亲过不去。有的孩子虽然有可一起玩的伙伴,但可能因太胆怯而不敢参加到活动中去。当他看别的孩子玩耍时,自己就在边上吮吸拇指看着。举这些例子的目的仅是想说明一点,即如果您想做点什么来使孩子克服过度吮吸拇指的行为,那就是要让您的孩子对他的生活能更加满意。"

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复禾健康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门诊不再输液 你能接受能理解吗?
门诊不再输液 你能接受能理解吗?
感冒发烧怎么办?去医院输个液呗,见效快,大人不耽误工作,孩子也不影响学习。这是从我们儿时就已经养成的思维定式,看看最近大小医院的输液室里,季节变换带来的感冒高发,让一屋子的吊瓶,仿佛一方密布的森林。不过,国家发改委曾公布过的一组数据让人心惊:去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去年...[详细]
发布于 2014-12-03

最新推荐

宝宝吃奶就出汗怎么回事
宝宝吃奶时出汗是一种常见现象,通常与生理调节、环境温度或喂养方式有关,多数情况下无需过度担心。主要原因是宝宝在吸吮过程中消耗能量,同时体温调节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改善方法包括调整喂养姿势、控制室内温度以及观察宝宝的身体状况。1、生理调节原...[详细]
2025-04-24 22:56
新生儿额头头发少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额头头发少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额头头发少可能与遗传、生理发育、营养状况等因素有关,通常无需过度担心,随着宝宝成长,头发会逐渐增多。若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建议及时就医。1、遗传因素:父母头发稀疏或发际线较高,可能遗传给宝宝,导致额头头发较少。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现象,无需...[详细]
2025-04-24 22:46
月子里的宝宝睡觉哼哼唧唧
月子里的宝宝睡觉哼哼唧唧
月子里的宝宝睡觉哼哼唧唧是正常现象,通常与生理发育、环境因素或喂养方式有关。可以通过调整睡眠环境、规律喂养和观察宝宝需求来缓解。1、生理发育: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尚未完全发育,睡眠中可能出现不自主的哼哼声或轻微动作。这是宝宝适应外界环境的一种表...[详细]
2025-04-24 22:39
月子里的宝宝睡觉老是使劲
月子里的宝宝睡觉老是使劲
月子里的宝宝睡觉时老是使劲,通常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可能与生长发育、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或肠胃不适有关。可以通过调整喂养方式、改善睡眠环境、适当按摩等方式缓解。1、生长发育:新生儿在睡眠中使劲,可能是身体在快速生长。宝宝在月子期间体重和身高增长...[详细]
2025-04-24 22:30
新生儿眉毛会越剃越好吗
新生儿眉毛会越剃越好吗
新生儿眉毛剃不剃并不会影响其生长或浓密程度,剃眉毛对眉毛的最终形态和密度没有科学依据支持。眉毛的生长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剃眉毛只是暂时去除了表面的毛发,不会改变毛囊的生长周期或密度。1、遗传因素是决定眉毛形态和密度的关键。父母的眉毛特征会直...[详细]
2025-04-24 22:20
宝宝误食塑料纸会拉出来吗
宝宝误食塑料纸通常可以通过肠道自然排出,但需密切观察其排便情况,若出现不适需及时就医。塑料纸较小且光滑,一般不会对肠道造成损伤,但仍有堵塞或划伤的风险。处理方式包括观察排便、调整饮食、就医检查等。1、观察排便:宝宝误食塑料纸后,家长应密切观...[详细]
2025-04-24 21:56
新生儿脑脊液发黄
新生儿脑脊液发黄
新生儿脑脊液发黄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需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常见原因包括感染、黄疸、颅内出血等,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病因制定。1、感染是新生儿脑脊液发黄的常见原因之一。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能导致脑膜炎,进而使脑脊液颜色发生变化。常见的感染源...[详细]
2025-04-24 21:53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