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育儿 > 育儿知识 > 学龄前 > 正文

宝贝门诊让孩子不再吮手指

发布时间: 2024-10-16 11:23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临床案例鸣鸣是个3岁的小男孩。他出生后总在夜里啼哭,没有经验的妈咪经常找不出的原因,心里一着慌,就往鸣鸣的小嘴里塞个橡皮奶头。没想到这一招还真灵,鸣鸣马上就不哭闹了,很快安静入睡,可谁知却养成吮手指的坏习惯。后来,妈咪担心鸣鸣日后戒不了吮手指的坏习惯,再哭闹就不让他吸吮橡皮奶嘴了。可这一来,鸣鸣干脆把大拇指放进小嘴里吮。现在,每晚入睡前或半夜醒来,鸣鸣都要吮自己的大拇指,甚至发展到白天也这样。大拇指被鸣鸣吸得发白、肿胀,看着让妈咪既心疼又着急。可当妈咪硬要他把大拇指从小嘴里取出时,鸣鸣就会哭闹个不休,直到重新再把大拇指塞进小嘴里方肯罢休。没办法,妈咪只好带着鸣鸣来找。

宝贝门诊让孩子不再吮手指

点评案例儿童中吮手指的孩子不少见。上海市一项调查表明,3岁孩子吸吮手指者达7.1%,5岁孩子吸吮手指者达13.1%。美国心理学家一项调查显示,6-12岁的儿童经常吸吮手指者为12%。人的行为有些是不学就会的,这些行为是人的本能行为,吸吮就是其中之一。刚出生的婴儿会吸吮,除了吸吮母亲的乳头之外,还吸吮他们的嘴唇所能接触到的几乎一切东西。婴儿吸吮手指是十分正常的行为,绝大多数婴儿都会这样做,但这种行为应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消失。一般来说,到了2-3岁后吸吮手指的行为会明显减少,但仍有一部分孩子在饥饿、寂寞无聊、焦虑不安、疼痛或身体不舒服时仍会吮吸手指。偶然发现这种行为或持续时间不长都属于正常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消失。如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仍以吮吸手指来取乐,说明出现了行为上的偏差。这种不良行为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就会固定下来形成习惯。结果导致,经常甲沟发炎、指尖变形、牙缝闭合不全等,还会使儿童处于抑制状态,致使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活动迟钝、反应不灵敏等。

吮手指的4大原因1.喂养方式不当当孩子感到饥饿时,往往以吸吮手指作为抑制饥饿的一种方式。孩子如果经常处于饥饿状态,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吮吸手指的行为。

2.睡眠习惯不良让没有睡意的孩子躺于床上待睡,在这个待睡过程中孩子容易把手指放在嘴里吸吮,或抓住被角或枕巾含在嘴里玩,久而久之便形成固定的睡眠习惯。

3.选择玩具不当婴幼儿探究外界的主要方法是用嘴,在体验到棒状、条状的玩具放在嘴里与手指放在嘴里有类似作用时,丢开玩具之后孩子就会把手指放在嘴里吸吮,以满足心理上的需求。

4.周围环境单调有的孩子吸吮手指是由于周围环境太单调,如没有玩具,没有大人陪伴一起做游戏等,于是他们就把吸吮手指作为一种自我娱乐的方式。纠治吮手指的5大策略

1.弄清原因对症下药

对有饮食、睡眠方面不良习惯的儿童,父母应注意按符合儿童身体和心理发育规律的方法,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习惯。孩子因饥饿而哭闹时,要及时喂奶或给予喜欢的食物,不可因各种理由来忽视孩子的生理需求;孩子睡眠时,不要让他们过早躺在床上待睡,应让孩子在困倦或该休息时再躺在床上,争取一上床就能睡着;注意给孩子提供适宜的玩具,各种声、光、电俱全的玩具有助于开发孩子的智力,在整体功能上要比棒状或条状的玩具好。父母应从百忙的工作和家务中抽出时间,多与孩子在一起交流感情,进行肌肤接触;多陪孩子一起做亲子游戏,多带孩子到户外与其他小朋友玩耍,使生活充实。

2.正确教育切忌粗暴

进行矫正时父母的态度要和蔼亲切,语言及动作要轻柔,不可大声呵斥、恐吓、打骂,在矫正行为的过程中对孩子的微小进步及时给予鼓励、表扬,以使不良行为消退,良好的行为固定下来。如果孩子到了4、5岁仍有这种不良的行为,告诉孩子:"小宝宝才会吸吮手指,大孩子根本不这样,您已经长大了,您要赶紧改正。"通过这种方式可使4、5岁的孩子靠自己意志力来克服这种不良行为。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要耐心告诫吮吸手指是不卫生的,会引起手指肿胀、疼痛,会使牙齿变形,还容易把脏的东西带入口内,引起消化道疾病及其他传染病。对于因吸吮行为遭受小朋友讥笑而产生焦虑和害羞的孩子,家长要鼓励他们改掉不良行为,在小朋友面前树立良好形象。千万不可在众人面前呵斥,以免损伤自尊心,削弱改掉不良行为的信心。

3.采取厌恶治疗

针对吸吮时间较长、经改变教养习惯但仍不能消除者,可采用厌恶治疗方法。临床上多采用局部涂抹酸味剂或苦味剂的方法,酸味剂可采用食用醋、柠檬汁,苦味剂可采用黄连素液、猪苦胆(猪胆囊)浸泡液等涂在手指或口唇上。不主张在孩子的手指上涂辣椒粉之类的做法,这样会使孩子在无意中揉眼、摸脸时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一般情况下,经过厌恶治疗后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克服这类不良吸吮行为,不会造成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4.进行行为矫正

对于较大孩子还可采取负性活动练习,如规定在一段时间反复不停地吸吮,直到感到不舒服、不愉快并产生厌烦情绪,以促使孩子改掉不良习惯。

5.处理继发医学问题

对长期吸吮造成牙齿咬合不良的儿童,要带到口腔科医师或牙科医师处进行矫正。如果是吸吮造成的寄生虫感染,应到有关寄生虫门诊或防疫部门进行驱虫治疗。

小链接——国外专家谈孩子吸吮手指美国育儿专家斯波克医生认为:"吮吸拇指本身并不意味着孩子不快乐、不顺心或者缺少爱。事实上,大多数吸吮拇指的孩子都非常快乐,不会吮吸拇指的反而是那些严重缺乏爱的孩子。"

斯波克医生进一步指出:"有的孩子白天大部分时间不是在玩,而是在吮吸拇指。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父母就要问问自己,是否应该做些什么来安慰安慰孩子,使孩子不再需要自我安慰。也有的孩子由于见不到能和自己一起玩的孩子,或没有足够的东西可让他玩,觉得无聊而吮吸拇指。还有的孩子因在围栏里玩得太久而感到不耐烦,也开始吮吸拇指。如果母亲总是阻止1岁半的孩子去做一些让他着迷的事情,而不是把他的兴趣引到他可玩的玩具上去,他就可能整天吮吸拇指或和母亲过不去。有的孩子虽然有可一起玩的伙伴,但可能因太胆怯而不敢参加到活动中去。当他看别的孩子玩耍时,自己就在边上吮吸拇指看着。举这些例子的目的仅是想说明一点,即如果您想做点什么来使孩子克服过度吮吸拇指的行为,那就是要让您的孩子对他的生活能更加满意。"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门诊不再输液 你能接受能理解吗?
门诊不再输液 你能接受能理解吗?
感冒发烧怎么办?去医院输个液呗,见效快,大人不耽误工作,孩子也不影响学习。这是从我们儿时就已经养成的思维定式,看看最近大小医院的输液室里,季节变换带来的感冒高发,让一屋子的吊瓶,仿佛一方密布的森林。不过,国家发改委曾公布过的一组数据让人心惊:去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去年...[详细]
发布于 2014-12-03

最新推荐

面对孩子不听话父母该如何做
面对孩子不听话父母该如何做
面对孩子不听话的情况,父母可通过建立规则、正向引导、共情沟通、适度惩罚和榜样示范等方式处理。儿童行为问题通常与探索需求、情绪表达、注意力分散、规则意识薄弱或家庭环境影响有关。1、建立规则明确且一致的规则能帮助孩子理解行为边界。建议家长与孩子...[详细]
2025-07-27 12:34
孩子马上中考状态不好怎么办
孩子马上中考状态不好怎么办
孩子中考前状态不佳可通过调整作息、心理疏导、营养补充、适度运动、模拟训练等方式改善。中考压力可能由睡眠不足、情绪焦虑、饮食失衡、缺乏锻炼、复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引起。1、调整作息保证每天7-8小时规律睡眠,避免熬夜复习。家长可帮助制定作息表,固...[详细]
2025-07-27 11:18
孩子马上中考了家长该怎么办
孩子马上中考了家长该怎么办
孩子中考前家长应保持情绪稳定,通过调整家庭氛围、协助复习规划、关注饮食睡眠、适度心理疏导、避免过度干预等方式提供支持。中考是阶段性学业测试,家长过度焦虑可能影响孩子发挥。一、调整家庭氛围减少家庭矛盾冲突,避免在孩子面前讨论升学压力话题。维持...[详细]
2025-07-27 10:03
孩子补了很多课成绩还是不好
孩子补课效果不佳可能与学习方法不当、注意力分散、基础薄弱、心理压力过大、缺乏学习兴趣等因素有关。1、学习方法不当部分孩子补课时沿用被动填鸭式学习,未建立知识框架或错题本,导致补课内容无法与课堂知识有效衔接。家长可帮助孩子梳理学科逻辑,采用思...[详细]
2025-07-27 08:47
孩子特别以自我为中心的原因
孩子特别以自我为中心的原因主要有心理发展阶段特点、家庭教育方式、社交经验不足、过度溺爱、缺乏同理心培养等。1、心理发展阶段特点幼儿期至学龄前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此时孩子会表现出强烈的物权意识和独占行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指出,2-7岁儿...[详细]
2025-07-27 07:31
如果孩子不愿意写作业怎么办
孩子不愿意写作业可通过调整学习环境、分解任务目标、建立激励机制、家长参与引导、寻求专业帮助等方式改善。儿童抗拒作业通常与注意力分散、任务压力过大、缺乏兴趣、家庭氛围紧张、潜在学习障碍等因素有关。1、调整学习环境固定安静的学习区域有助于减少干...[详细]
2025-07-27 06:15
孩子该上初三了成绩差怎么办
孩子初三成绩差可通过调整学习方法、加强基础巩固、优化时间管理、寻求专业辅导、改善家庭学习环境等方式改善。初三成绩下滑可能由学习方法不当、知识漏洞积累、心理压力过大、注意力分散、家庭支持不足等原因引起。1、调整学习方法帮助孩子建立错题本系统整...[详细]
2025-07-27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