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育儿 > 育儿知识 > 学龄前 > 正文

儿童肌酐29正常吗?

发布时间: 2024-10-30 06:34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儿童肌酐29正常吗?

1、临床上,肌酐29一般是指血肌酐29μmoI/L或尿肌酐29mmol/24小时,儿童血肌酐29小时μmoI/L正常,尿肌酐29mmol/24小时一般不正常。

儿童肌酐29正常吗?

2、血肌酐是体内肌肉代谢的产物,能判断肾功能是否异常,儿童正常值为24.9μmoI/L~69.7μmoI/L,检测后发现值为299μmoI/L,在正常范围内,所以为了正常值,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

3、尿肌酐是血液经肾小球过滤后通过尿液排出的肌酐,正常值一般为8.4mmol/24小时~13.25mmol/24小时,如果孩子是检测到的尿肌酐,结果是29mmol/24小时,已经超过了正常值,所以不属于正常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通常是检测前剧烈运动、饮食不当等生理因素,也可能是急性细菌感染。如果是生理因素引起的,一段时间后通常会自行恢复。如果是急性细菌感染引起的,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注射青霉素钠、阿莫西林钠、阿奇霉素等药物。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儿童肌酐29正常吗?
儿童肌酐29正常吗?
儿童肌酐29正常吗?1、儿童肌酐29即儿童肌酐29umol/L。儿童肌酐29umol/L正常。2、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代谢产物,根据肌酐的来源可分为内源性肌酐和外源性肌酐。正常情况下,儿童肌酐正常范围为24.9-67.9.9umol/L。如果儿童肌酐低于24.9.9umol/L,...[详细]
发布于 2024-10-25

最新推荐

高中孩子不想住校怎么办家长怎么办
高中孩子不想住校怎么办家长怎么办
高中孩子不想住校可通过心理疏导、家校沟通、适应训练、环境优化、兴趣引导等方式改善。住校抵触情绪通常由独立性不足、社交压力、环境陌生、家庭依赖、学业焦虑等因素引起。1、心理疏导:倾听孩子真实想法,避免简单否定。通过平等对话了解具体原因,如宿舍...[详细]
2025-05-24 17:00
自我为中心的儿童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自我为中心的儿童通常表现出以自身需求为核心的行为模式,主要特点包括过度强调个人意愿、缺乏共情能力、难以接受规则约束、习惯性推卸责任以及社交互动中主导性强。1、强调个人意愿:这类儿童会频繁使用“我要”“我不”等绝对化表达,对玩具、食物等资源表...[详细]
2025-05-24 16:57
小孩子总是偷东西父母应该如何教育
小孩子总是偷东西父母应该如何教育
小孩子偷东西行为可通过正面引导、明确规则、情绪管理、榜样示范和适度惩罚五种方式纠正。这种行为通常与物权意识模糊、好奇心驱使、情感缺失、模仿行为或缺乏自制力有关。1、正面引导:通过绘本故事或情景游戏帮助孩子建立物权概念,用"借"和"还"的实践...[详细]
2025-05-24 16:54
高中生一直沉迷玩手机如何教育孩子
高中生一直沉迷玩手机如何教育孩子
高中生沉迷手机可通过设定规则、培养兴趣、家长示范、心理沟通和学校配合等方式引导。手机依赖通常由学业压力、社交需求、自制力不足、家庭环境及娱乐方式单一等因素引起。1、设定规则:明确每日手机使用时段和时长,如作业完成后可使用1小时。通过家庭会议...[详细]
2025-05-24 16:52
孩子总是撒谎父母该怎么做才能改变
孩子总是撒谎父母该怎么做才能改变
孩子撒谎行为可通过建立信任、明确规则、正向引导、情绪管理和榜样示范等方式改善。多数情况下属于成长阶段的正常现象,需避免过度反应。1、建立信任:创造安全的沟通环境是减少撒谎的基础。日常避免用审问语气交流,当孩子承认错误时给予肯定而非惩罚。可通...[详细]
2025-05-24 16:49
孩子在学校起了冲突家长应该怎么办
孩子在学校起了冲突家长应该怎么办
孩子在校冲突可通过沟通疏导、情绪管理、家校协作、社交技能培养、冲突解决训练等方式处理。冲突通常由社交经验不足、情绪表达不当、环境适应障碍、个性差异、外部刺激等因素引起。1、沟通疏导:保持开放态度倾听孩子完整描述事件经过,避免先入为主的评判。...[详细]
2025-05-24 16:46
孩子在学校总犯错误怎么去引导孩子
孩子在校频繁犯错可通过家校沟通、行为分析、规则建立、情绪管理和正向激励五方面引导。主要原因包括适应障碍、注意力分散、规则意识薄弱、情绪表达不当和缺乏成就感。1、家校沟通:定期与教师保持双向反馈,记录孩子具体错误行为发生的时间、场景及频率。使...[详细]
2025-05-24 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