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子宫怀二胎存在一定风险,但通过规范孕前评估、孕期监测及分娩方式选择可有效降低危险,主要风险包括子宫破裂、胎盘异常、产后出血。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时,子宫肌层连续性受损可能引发子宫破裂。前次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者风险更高,发生率约0.5%-1%。需在孕前通过超声评估瘢痕厚度,孕早期每4周监测一次,孕晚期缩短至每周。建议选择硫酸镁等宫缩抑制剂预防早产,分娩时严格控制催产素使用剂量。
瘢痕处胎盘植入风险增加5-10倍,可能引发胎盘前置或植入性胎盘。孕18-20周需进行胎盘定位超声,发现异常时采用MRI进一步评估。治疗方式包括孕中期子宫动脉栓塞、分娩时子宫背带式缝合止血,严重者需行子宫切除术。
子宫收缩乏力及胎盘剥离面出血风险显著增高。建议分娩前备血800-1000ml,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缩宫素静脉滴注等促宫缩药物。新型止血方法如B-Lynch缝合、球囊压迫止血可减少子宫切除率。
符合VBAC条件者前次为子宫下段横切口、单胎头位、无其他剖宫产指征可尝试阴道分娩,成功率约60%-80%。但需配备随时剖宫产预案,产程中持续胎心监护。重复剖宫产建议在孕39周进行,采用改良式腹膜外术式降低粘连风险。
计划怀孕前需进行宫腔镜评估瘢痕愈合情况,三维超声测量残余肌层厚度>2.5mm较安全。两次妊娠间隔建议18-24个月,短于6个月者子宫破裂风险增加3倍。合并子宫肌瘤者需在孕前处理穿透黏膜层的肌瘤。
瘢痕子宫孕妇需增加优质蛋白摄入,每日补充60g以上蛋白质促进组织修复,推荐鱼肉、禽蛋及大豆制品。适度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避免负重超过5kg的体力活动。孕期体重增长控制在11-16kg范围内,定期监测血压血糖。选择有新生儿重症监护资质的医院分娩,产后42天复查需重点评估子宫复旧情况。
2011-10-08
2011-10-08
2011-10-08
2011-10-08
2011-10-08
2011-10-08
2011-10-08
2011-10-08
2011-10-08
201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