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7-10天消退,早产儿可能持续更久,与胆红素代谢特点、母乳喂养、遗传因素、感染风险、溶血性疾病等因素相关。
足月儿出生后2-3天皮肤发黄,4-5天达高峰,7-10天消退。胆红素水平不超过12.9mg/dl属于正常范围,无需特殊治疗,增加喂养频率促进排泄即可。
母乳喂养儿可能持续1-3个月,分早发型生后3-4天和晚发型生后1周后。暂停母乳3天可鉴别,胆红素下降后恢复哺乳,必要时配合蓝光治疗。
胎龄不足37周的早产儿黄疸出现更早24小时内,持续时间可达3-4周。需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超过15mg/dl需蓝光治疗,严重者需换血。
出生24小时内出现或持续超过2周需警惕。ABO溶血病、G6PD缺乏症等会导致胆红素急剧升高,需药物白蛋白、苯巴比妥、蓝光或换血治疗。
败血症、尿路感染等可导致黄疸加重。需血培养明确病原体,静脉注射抗生素如头孢曲松,同时配合光疗降低胆红素水平。
日常注意观察黄疸变化范围,从面部向下蔓延至四肢需就医。母乳喂养每天8-12次,配方奶喂养每3小时一次。晒太阳选择上午10点前,暴露四肢皮肤5-10分钟。出院后定期随访胆红素值,避免使用茵栀黄等中成药。病理性黄疸未及时治疗可能引发胆红素脑病,导致听力损伤或脑瘫。
2011-09-02
2011-09-02
2011-09-02
2011-09-02
2011-09-02
2011-09-02
2011-09-02
2011-09-02
2011-09-02
201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