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康复建议在分娩后42天恶露排净且医生评估无异常后开始,具体时间需根据分娩方式、身体恢复状况调整。
自然分娩产妇若无严重撕裂或侧切,产后24小时可进行凯格尔运动,帮助盆底肌恢复。产后1周可尝试腹式呼吸训练,2周后逐步增加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需避免过早进行卷腹等增加腹压的动作,防止盆底肌二次损伤。
手术产妇需待伤口愈合后再开始康复,通常需6-8周。术后2周可进行踝泵运动预防血栓,4周后尝试轻柔的骨盆倾斜运动。核心肌群训练应推迟至3个月后,避免牵扯手术疤痕。
妊娠期激素变化和胎儿压迫会导致盆底肌松弛,表现为漏尿或脏器脱垂。专业机构评估后可采用生物反馈治疗,居家可每天做3组提肛运动,每组10-15次收缩保持5秒。严重者需配合电刺激疗法。
孕期腹白线拉伸导致两侧腹直肌间距超过2指需干预。自测分离程度后,避免仰卧起坐等动作,推荐采用站姿收腹训练、跪姿平板支撑。分离3指以上建议佩戴束腹带并就医。
产后抑郁发生率约15%,表现为持续情绪低落或焦虑。家人应协助照顾婴儿保证产妇睡眠,每天进行30分钟日光浴增加血清素分泌。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严重需药物干预。
康复期间每日摄入足量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促进组织修复,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每周3次30分钟快走改善循环,避免负重超过5公斤。注意观察恶露变化,出现发热或疼痛加剧需立即就诊。哺乳期运动前需排空乳房,运动后间隔1小时再喂奶。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需结合产科医生、康复师评估结果。
2024-12-16
2024-12-16
2024-12-16
2024-12-16
2024-12-16
2024-12-16
2024-12-16
2024-12-16
2024-12-16
2024-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