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血型不合可能引发胎儿溶血性疾病,主要风险包括ABO血型不合、Rh血型不合、贫血、黄疸、胎儿水肿。
母亲O型血而胎儿A/B/AB型时,母体抗A/B抗体可能通过胎盘攻击胎儿红细胞。典型症状为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需蓝光治疗降低胆红素。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阻断溶血进程,严重者需换血治疗。产后监测新生儿血红蛋白和网织红细胞计数至关重要。
Rh阴性母亲怀Rh阳性胎儿时,胎红细胞进入母体引发致敏反应。第二胎起可能发生严重溶血,产前需定期检测抗D抗体效价。孕28周注射Rh免疫球蛋白预防致敏,胎儿出现贫血时可进行宫内输血。分娩后72小时内需再次注射免疫球蛋白。
持续溶血导致胎儿血红蛋白低于80g/L时,需评估脐血流和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中度贫血采用静脉营养支持,重度贫血考虑宫内输血。出生后贫血婴儿可补充铁剂、EPO针剂,血红蛋白<70g/L需输注洗涤红细胞。
溶血产生的胆红素超过340μmol/L可能引发核黄疸。光疗采用425-475nm蓝光,每6小时监测胆红素值。白蛋白静脉注射可结合游离胆红素,换血疗法适用于光疗失败病例。母乳喂养需加强,必要时暂停母乳3天。
严重溶血导致低蛋白血症和心衰时,超声可见皮肤水肿、胸腹水。需紧急宫内输血纠正贫血,同时穿刺引流胸腹水。孕周≥34周可考虑提前分娩,新生儿需NICU监护,使用利尿剂和呼吸支持治疗。
孕期定期检测抗体效价和胎儿超声,Rh阴性孕妇妊娠12周、28周各注射300μg免疫球蛋白。饮食注意补充富含铁质的动物肝脏、菠菜,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适度散步改善胎盘循环,避免剧烈运动。产后新生儿护理需监测黄疸变化,保持充足喂养促进胆红素排泄,接触阳光时注意保护眼睛。
2024-10-01
2024-10-01
2024-10-01
2024-10-01
2024-10-01
2024-10-01
2024-10-01
2024-10-01
2024-10-01
2024-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