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科学锻炼能促进身体恢复,需根据分娩方式和恢复情况分阶段进行。
自然分娩后24小时可开始凯格尔运动,帮助盆底肌修复。产后1周可进行腹式呼吸训练,2周后逐步增加散步等低强度有氧运动。避免过早进行卷腹、深蹲等增加腹压的动作,防止盆底肌二次损伤。
术后6小时需卧床翻身预防粘连,24小时后尝试床边坐立。伤口愈合前以踝泵运动、上肢伸展为主,6周后经医生评估方可进行核心训练。特别注意避免伤口牵拉,运动时使用医用收腹带保护。
运动前哺乳可减少乳房不适,高强度训练后乳汁可能暂时变酸需注意喂养间隔。选择瑜伽、游泳等温和项目,每日补充500ml额外水分。避免快速减重影响奶量,每周体重下降不超过0.5kg。
出现恶露增多、伤口渗液、头晕心悸应立即停止运动。有妊娠高血压、耻骨分离超过1cm等并发症需延迟锻炼。产后抑郁患者建议优先进行团体康复操,避免孤立性高强度训练。
产后康复师可制定个性化方案,通过生物反馈仪监测盆底肌收缩力度。医院康复科提供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专业机构孕产普拉提课程能矫正腹直肌分离。建议每周3次、每次不超过45分钟的系统训练。
饮食上每日增加20g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鱼肉、豆制品,配合维生素C促进伤口愈合。运动后补充香蕉、燕麦等缓释碳水,避免高糖饮料。居家可做改良版平板支撑膝盖着地、弹力带侧步走等安全训练,保持空气流通避免着凉。出现持续关节疼痛需排查骨质疏松,哺乳期禁用左旋肉碱等减脂补剂。
2024-03-15
2024-03-15
2024-03-15
2024-03-15
2024-03-15
2024-03-15
2024-03-15
2024-03-15
2024-03-15
2024-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