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畸形患者使用缩宫素需严格评估风险,主要考虑畸形类型、妊娠状态及胎儿安全性,临床常见谨慎使用、个体化方案、多学科协作、实时监测、备选方案五种处理方式。
子宫畸形分为单角子宫、双子宫、纵隔子宫等类型,部分畸形会导致宫腔形态异常。缩宫素可能引发不协调宫缩,增加子宫破裂风险。需通过超声或MRI明确畸形程度,完全性纵隔子宫比不完全性更易出现产程异常。
孕晚期引产或产后出血时,可考虑低剂量缩宫素静脉滴注0.5-2mU/min起始。双子宫患者需分别监测两个宫腔压力,单角子宫禁用大剂量催产。胎位异常合并畸形者需提前备血。
产科医生需联合影像科、麻醉科共同制定方案。弓形子宫患者引产时应配备紧急剖宫产团队,残角子宫妊娠需在手术室进行药物干预。实时胎心监护和宫缩监测仪必不可少。
用药期间每15分钟记录宫缩频率、持续时间及强度。出现强直性宫缩单次>90秒或胎心减速时,立即停用并静脉推注特布他林。双子宫患者需在两个宫角部位分别放置压力传感器。
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可作为替代,但纵隔子宫患者吸收率差异大。产后出血优先考虑B-Lynch缝合术,完全性双子宫可分别注射卡前列素。哺乳期用药需评估缩宫素对泌乳的影响。
子宫畸形患者日常需加强盆底肌训练凯格尔运动每天3组,每组15次,避免剧烈运动引发子宫扭转。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E每日15mg和锌每日11mg改善子宫肌层弹性,产后6周需复查三维超声评估宫腔形态。睡眠时建议采用左侧卧位减轻子宫血管压迫,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者需同步治疗基础疾病。
2021-11-16
2021-11-16
2021-11-16
2021-11-16
2021-11-16
2021-11-16
2021-11-16
2021-11-16
2021-11-16
202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