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伤口轻微裂开需及时消毒护理,通过局部清洁、药物干预、物理防护、观察症状和必要医疗处理可有效应对。
裂伤部位每日用生理盐水或碘伏冲洗2-3次,动作轻柔避免摩擦。细菌感染是裂开主因,分娩后恶露污染、如厕擦拭不当都可能引发炎症。清洗后使用医用棉签蘸取0.5%聚维酮碘溶液点涂,保持创面干燥透气。
表皮层裂开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深度裂伤需配合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疼痛明显时短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哺乳期禁用布洛芬。中医建议用康复新液湿敷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每日3次每次10分钟。
使用产褥期专用护垫吸收渗液,每2小时更换避免潮湿。侧切伤口裂开者需采用健侧卧位,坐姿时使用O型中空坐垫减压。咳嗽或排便时用手按压伤口减少张力,束腹带需松紧适度避免压迫。
体温超过38℃、渗液呈脓性或伴有恶臭需立即就医。观察裂开边缘是否发红肿胀,正常愈合应呈现粉红色肉芽。每日测量裂口长度,持续扩大超过1cm或出血量浸透纱布应及时缝合处理。
全层裂开需二次缝合,可吸收线比传统拆线减少刺激。深部感染要行清创术配合紫外线理疗,严重者需负压引流。超声波治疗能加速愈合,每周2次每次15分钟,促进胶原蛋白重组。
饮食补充优质蛋白如鲫鱼汤、鸡蛋羹,每日摄入维生素C200mg以上。避免久坐久站,如厕后从前向后清洁。纯棉内裤高温消毒,42天后复查盆底肌恢复情况。哺乳姿势建议侧卧式减少会阴压力,伤口完全愈合前禁止盆浴和性生活。
2024-08-30
2024-08-30
2024-08-30
2024-08-30
2024-08-30
2024-08-30
2024-08-30
2024-08-30
2024-08-29
2024-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