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肥胖症既可能由原发性因素引起,也可能与继发性因素相关,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内分泌疾病、药物副作用是常见诱因。
家族遗传是原发性肥胖的主要诱因,父母双方肥胖的儿童患病风险增加3倍。基因异常如瘦素受体缺陷可导致食欲亢进,需通过基因检测确诊。治疗需结合饮食管理,每日热量控制在1200-1500千卡,优先选择高蛋白低GI食物如鸡蛋、燕麦。
过度喂养和高糖高脂饮食属于原发性诱因,常见于长期食用油炸食品、含糖饮料。建议采用分餐制,每餐蔬菜占比50%,搭配清蒸鱼、杂粮饭等低脂餐。记录饮食日记有助于控制摄入量。
每日屏幕时间超过2小时会显著增加肥胖风险。制定运动计划应包含跳绳、游泳、骑行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5次,每次30分钟以上。使用运动手环监测每日步数需达8000步。
继发性肥胖常见于库欣综合征、甲减等疾病,表现为向心性肥胖伴生长迟缓。需检测皮质醇、甲状腺功能,确诊后采用甲巯咪唑等药物治疗。垂体瘤引起的肥胖可能需要经蝶窦手术。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精神病药会导致体重增加。建议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如用孟鲁司特替代泼尼松。服药期间需每月监测BMI变化,配合补充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
建立科学喂养模式是关键,早餐搭配牛奶全麦面包,午餐选择清蒸鸡肉西兰花,加餐以低糖水果为主。运动建议采用游戏化设计,如亲子瑜伽、趣味障碍跑。定期监测身高体重曲线,当BMI超过同年龄95百分位或出现黑棘皮征时需及时就医。睡眠管理同样重要,学龄前儿童应保证10-12小时高质量睡眠。
2011-09-16
2011-09-16
2011-09-16
2011-09-16
2011-09-16
2011-09-16
2011-09-16
2011-09-16
2011-09-16
2011-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