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育儿 > 育儿知识 > 婴幼儿 > 正文

你是在奖励孩子,还是在贿赂孩子?

发布时间: 2017-03-22 15:12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育儿的终极目标,是要通过提高孩子的内部动机,培养出“自觉主动型孩子”。

果果和林林是幼儿园同班的好朋友,上学时一起吃饭一起午睡,放学后一起在小公园踢球疯跑。果果和林林的妈妈想,两个小朋友关系这么好,让他们一起学钢琴吧,刚好能有个伴儿。

于是,果果和林林一起开始跟同一位老师学钢琴。但过了不久,果果和林林像商量好一样,各自跟妈妈说:“我不想学琴了。”

你是在奖励孩子,还是在贿赂孩子?

果果妈妈很着急,她想啊想,突然想到,最近果果迷恋小贴纸,于是她买了很多回来,把它们一个个装到小盒子里,编上号码。然后,用彩纸设立了抽奖签,上面也相应地写上号码。

果果妈妈把抽奖签全部放到用废弃鞋盒改装的酷酷的抽奖箱里,然后跟果果说:“每天练完琴就可以抽一次奖哦。”

林林妈妈也很着急,她想啊想,突然想到,最近林林迷恋小贴纸,觉得可以利用这一点让林林坚持练琴。林林妈妈对林林说:“你要是听话,要是能坚持练琴,我就给你买小贴纸。”

你们猜,结果如何?

你是在奖励孩子,还是在贿赂孩子?

果果变得不再讨厌练琴。每天认认真真练完琴,妈妈就让他抽签。他兴高采烈,充满好奇地抽签,猜测奖品是什么,迫不及待地把签号告诉妈妈,然后从妈妈那里领小贴纸。

林林却依然不喜欢练琴。妈妈第一次跟他说“听话就买小贴纸”的时候,他听话了,妈妈兑现了承诺。可是三两次之后,林林不是抱怨妈妈买的贴纸数量太少,就是抱怨贴纸不好看。

林林的需求越来越难以满足,脾气越来越暴躁,在妈妈督促他练琴的时候,经常发脾气,甚至动手打人。孩子失控的情绪引发了妈妈的失控,妈妈开始呵斥林林,逼迫林林,练琴时光变成了母子二人的噩梦。

同样是“用东西吸引孩子”,同样是利用孩子喜欢的东西,同样是想激发孩子的干劲儿,为什么差异这么大?

你是在奖励孩子,还是在贿赂孩子?

两位妈妈的做法看似相同,实则是不同的。

果果妈妈不是因为孩子生气了想去安抚,而是希望果果能高高兴兴练完琴。所以,当果果弹完琴,妈妈就让他抽签。果果以游戏的方式得到了自己喜欢的小贴纸,自然会很高兴。

但让果果更高兴的,是妈妈竟然知道自己喜欢贴纸的事情,妈妈这么在意自己!

而林林妈妈呢?孩子不想做的时候,妈妈便对孩子说:“你要是听话,我就给你买……”这种做法会让孩子觉得,只要自己不高兴,妈妈就会给自己好处。

这种做法,与其说是“用东西吸引孩子”,倒不如说是在贿赂孩子。林林妈妈平时用惯了这种方法,孩子一不高兴就牢骚满腹,毫不讲理。林林家的结果说明了一件事儿,在他们家,孩子一直占主导地位。

小贴纸、小橡皮、赛尔号卡片、乐高、毛绒玩具、铅笔、陀螺等,这些都是常见的父母用来引导孩子做出正确行为的“工具”,用更专业一点的话说,叫“外部动机”。

心理学研究认为,外部动机可以激发孩子的干劲儿。在孩子刚开始做一件事情时,父母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外部动机”,找到孩子喜欢的东西,巧妙地利用它,就可以改变孩子的行为。

但是,“用东西吸引孩子”必须把握好方法、时机和数量,同时也要考虑,这个活动本身是否能给孩子带来快乐。

如果父母不去思考这些,可能会适得其反,出现像林林家那样的情况,孩子就有可能会一直停留在外部动机阶段。

很多父母觉得只有内部动机才有价值,不管是果果妈妈还是林林妈妈的做法,他们认为本质上是错误的,“奖励治标不治本”。

这种想法大错特错了。

这种想法会让父母觉得“通过学习就能体会到掌握知识的乐趣”“通过练琴就能体会到对音乐的热爱”“孩子自己理所当然就会去做,就能去做”。

可事实上,在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最初阶段,这件事情本身带给他的快感没有那么多。比如学琴,再有天分的人也不可能在刚学琴之初就立刻演奏出美妙的旋律。所以,必须需要一定的外在因素的支撑。

有一位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他小的时候是在父母的劝说下才开始拉小提琴的。刚开始,他是为了让父母表扬自己,后来上了小学,是为了引起同班女生的注意。再后来上了初中、高中,则是因为拉小提琴很受女孩子欢迎。

也就是说,刚开始拉小提琴时,是小提琴之外的事情触发了他的干劲儿。

但渐渐地,外部动机的作用减弱,小提琴演奏本身给他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快乐。随着不断地练习和摸索,这位小提琴家发现“我刚才拉的曲子太感人了”,“小提琴实在是太美妙了”“观众的掌声太令人鼓舞了”。

他陶醉于音乐本身带来的快感,然后去主动开拓自己的音乐世界,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

这样一来,也就不需要父母去强迫他“快去练琴”了,比起父母的奖励和表扬,他更愿意去体会小提琴本身带给他的快感。于是,外部动机自然而然转化成内部动机。

育儿的终极目标,不是培养服从指令型的孩子,也不是为了培养为了得到奖励才肯去做的孩子,而是要通过提高孩子的内部动机,培养出“自觉主动型孩子”。

不过,在内部动机充分发挥作用之前,父母可以适当、巧妙地利用一些外部动机,就像那位小提琴家的父母那样利用表扬,就像果果妈妈那样利用孩子喜欢的东西,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注,充分激励孩子的干劲儿。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奖励孩子不能以物质为主
奖励孩子不能以物质为主
每个人都愿意听到别人的赞美和夸奖,孩子也一样。如果父母及时奖励孩子的好行为。当孩子因为某一具体的行为而得到奖励时,这种行为被强化了,易于让孩子继续做出同样的行为。这里所说的奖励,不一定是物质奖励,而且,心理学家发现,对于大多数孩子,象微笑、拥抱、表扬等社会性奖励,比物质奖励更加有...[详细]
发布于 2013-08-30

最新推荐

游戏成瘾的孩子最终会怎样
游戏成瘾可能影响孩子的生理发育、心理健康、社交能力、学业表现和家庭关系,需通过行为干预、心理治疗、家庭支持等方式改善。1、生理影响:长期游戏成瘾导致久坐不动,可能引发近视、脊柱侧弯、肥胖等问题。改善方法包括设定屏幕时间限制,每天不超过1小时...[详细]
2025-05-13 16:54
幼儿情绪失控怎么办
幼儿情绪失控可能由生理需求未满足、情绪表达受限、环境刺激过度、模仿成人行为、发育阶段特点引起,可通过识别触发因素、建立规则感、提供安全感、转移注意力、示范正确表达等方式应对。1、生理需求:饥饿、疲劳、身体不适等基础需求未被及时满足是幼儿情绪...[详细]
2025-05-13 16:43
孩子上网成瘾父母怎么办
孩子上网成瘾父母怎么办
孩子上网成瘾需综合干预,关键在于行为引导、环境调整、心理支持、兴趣替代和规则建立。1、行为引导:网络成瘾多源于习惯性依赖,家长应以身作则减少电子设备使用,设定家庭无屏幕时间。逐步缩短孩子每日上网时长,采用番茄钟管理法25分钟使用+5分钟休息...[详细]
2025-05-13 16:41
婴儿吃胚芽米还是大米好
婴儿吃胚芽米还是大米好
婴儿辅食选择胚芽米优于精白大米,胚芽米保留更多维生素B族、矿物质和膳食纤维,适合初期辅食添加。1、营养对比:胚芽米在加工过程中仅去除稻壳,保留胚芽和部分糊粉层,富含维生素B1、B6、叶酸及锌、铁等微量元素。精白大米经过深度抛光损失90%以上...[详细]
2025-05-13 16:30
孩子粗心大意不认真要怎么纠正
纠正孩子粗心大意需要从注意力训练、习惯培养、环境调整、心理引导和家校协作五个方面入手。1、注意力训练:儿童大脑前额叶发育未完善导致注意力易分散。可通过舒尔特方格训练每天5分钟,要求孩子在25个数字中按顺序指认;听觉注意力游戏如"数字传真",...[详细]
2025-05-13 16:27
家长该如何培养幼儿的专注力
家长该如何培养幼儿的专注力
培养幼儿专注力需要科学引导,关键方法包括建立规律作息、创设适宜环境、游戏化训练、分段任务练习以及正向激励。1、规律作息:睡眠不足会直接影响幼儿大脑前额叶发育,导致注意力分散。固定起床、午睡和就寝时间,确保3-6岁幼儿每天10-13小时睡眠。...[详细]
2025-05-13 16:16
孩子粗心怎么办怎样帮助孩子改掉
孩子粗心可能与注意力发展不成熟、任务难度不适配、环境干扰、缺乏有效方法、心理压力有关,可通过行为训练、环境调整、任务分解、正向激励、专业干预改善。1、注意力训练:儿童前额叶发育未完善导致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可通过舒尔特方格、听指令拍手、数字划...[详细]
2025-05-13 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