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育儿 > 育儿知识 > 婴幼儿 > 正文

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和家长沟通

发布时间: 2018-04-20 14:18 来源:复禾健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孩子的学前教育都是源自于生活父母的教育,也可以说是比较重要的,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孔融让梨的成语故事,因此许多家长都会让孩子效仿故事中的孔融,让他们学会分享,要让孩子学会分享也是要注意他们的年龄的,一般在三岁之前的孩子是没有分享这个概念的,基本上要在三岁以后再培养他们这个习惯,可是如果有些孩子都三岁不止了家长该如何教育他们学会分享呢?

1、分享,并不等于失去

孩子不愿意与人分享,有时候是因为他觉得分享就是失去,东西分享给他人自己就没有了。因此,让孩子分享之前,首先要帮助孩子形成对自己持有物“物权”的安全感,就是让儿童知道一个结果:这个物品是“我的”,不管谁触碰或使用过之后,这个东西仍然是“我的”。

 2、分享,也可以有选择

要孩子分享他的“至爱”,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换个角度想想,我们自己同样也有不愿和他人分享的东西,不是吗?所以,可以试着让孩子自己选择合适的分享物品。例如,在客人到来之前,让孩子先挑选几样他愿意让别人玩的玩具,诸如积木、蜡笔、图书等。如果孩子把某个玩具牢牢抓在手里,就是不肯让给小伙伴,那么不要强求,想办法转移其他小朋友的注意力,尽快结束他们之间的争夺。

 3、用鼓励、表扬,强化分享行为

对孩子来说,分享并不意味着他必须把手中的东西交给别人,妈妈也没有必要这样去要求。即便只是把手中的玩具拿出来给别人看一看、摸一摸,那也是他尝试分享的开始。这时候,就需要妈妈们善于发现宝宝表现出的分享行为,并及时给予正面强化和反馈,帮助他在各种情况下不断地、自觉地产生分享的动机和行为。引导的话语、赞许的目光、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点头等,都能使孩子受到极大的鼓舞,进一步强化分享行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分享的行为。

  4、家长做好“大方”的榜样

生活中,一些爸妈给宝宝买了较贵重的玩具,就叮嘱宝宝不要给别人玩。有些爸妈甚至很得意自己的宝宝“独占”某样东西,认为宝宝这样才不会吃亏。这些行为以及心理暗示无疑会使宝宝越来越不愿意分享。

  5、和孩子探讨解决方案

当孩子们为了玩具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先让他们安静下来,然后对他们说:“你们俩都想玩同一个玩具,那应该怎样做,才能大家都玩到玩具呢?”把问题抛出来,引导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或者多给孩子一些选择,让他们自己决定下一步该怎么做。

  6、分享N不要

孩子拒绝分享的时候,千万不要羞他“小气”“抠门”。 如果总是说孩子小气,孩子就会真的“小气”了,孩子会把“小气”和自己的行为对应起来。不断地给孩子贴这样的标签,他将永远学不会分享。

当孩子不乐意分享的时候,如果大人出于面子,把玩具强行给了别的孩子,这种行为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让孩子厌恶分享行为。同时,这也意味着你告诉你的孩子,他也可以抢别人的玩具。

当孩子能分享的时候,把东西分给我们吃,我们一定要接受,不要说“我是逗你的,我不吃,你吃吧”之类的话。因为,这样不仅是在拒绝孩子的分享,给孩子带去失望,更重要的是,这会让他误以为分享只要做出个“姿态”就行,并不会要他真正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拿来分享。

  总结:以上就是培养孩子学会和别人分享的方法了,家长们不要心急孩子还不会和别的小朋友分享,这件事情急不来的,因为每个孩子的性格不一样,有些孩子的性格比较外向,他们热爱交朋友,家长平时在教育教育,这样他们自然而然的就学会了分享,可有些孩子家在比较娇纵,他们认为自己的东西就是自己了,自主感觉比较强,这时就需要家长循循善诱去引导了。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孩子不愿意与家长沟通怎么办
孩子不愿意与家长沟通怎么办
孩子不愿意与家长沟通可通过建立信任关系、创造轻松对话环境、主动倾听、尊重孩子隐私、寻找共同话题等方式改善。孩子不愿沟通通常由家长过度干预、缺乏有效倾听、亲子关系紧张、青春期心理变化、沟通方式不当等原因引起。1、建立信任关系家长需避免随意否定孩子的感受,当孩子表达想法时不要急于批评...[详细]
发布于 2025-06-26

最新推荐

嗯如果孩子不想上学怎么办
孩子不想上学可通过调整家庭沟通方式、优化学习环境、关注心理健康、培养学习兴趣、寻求专业帮助等方式改善。孩子抗拒上学通常与心理压力、社交困扰、学习困难、家庭因素、校园环境等原因有关。1、调整家庭沟通家长需避免指责性语言,采用开放式提问了解孩子...[详细]
2025-09-04 13:12
孩子遇到情感问题怎么解决
孩子遇到情感问题怎么解决
孩子遇到情感问题可通过倾听沟通、情绪引导、兴趣转移、社交支持和专业干预等方式解决。情感问题可能由家庭环境、学业压力、社交困扰、性格特质或心理障碍等因素引起。1、倾听沟通家长需主动创造安全对话环境,避免打断或评判孩子的表达。通过开放式提问了解...[详细]
2025-09-04 12:34
小孩太以自我为中心怎么教
小孩太以自我为中心怎么教
小孩太以自我为中心可以通过引导共情能力、建立规则意识、鼓励合作行为、树立榜样示范、调整教养方式等方法改善。1、引导共情能力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或绘本故事,帮助孩子理解他人感受。当孩子出现独占玩具行为时,家长可以蹲下来用简单语言描述其他小朋友的失...[详细]
2025-09-04 11:56
孩子太以自我为中心怎么办
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可以通过培养共情能力、建立规则意识、引导分享行为、增加社交互动、家长榜样示范等方式改善。过度自我中心可能影响社交发展和人际关系,需及时干预。1、培养共情能力通过绘本故事或情景模拟帮助孩子理解他人感受,例如当孩子抢夺玩具...[详细]
2025-09-04 11:18
五岁的孩子心里有什么特别
五岁孩子的心理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好奇心增强、社交需求萌芽、情绪表达外显以及规则意识初步形成。1、探索欲望强烈五岁儿童对周围环境充满探索兴趣,常通过提问、触摸、模仿等方式主动认知世界。这一阶段孩子会反复询问为什么,对自然现象...[详细]
2025-09-04 10:41
孩子遇到事情总爱哭怎么办
孩子遇到事情总爱哭怎么办
孩子遇到事情总爱哭可以通过情绪引导、建立安全感、培养表达能力、适度冷处理、转移注意力等方式改善。哭闹行为通常与心理需求未被满足、语言表达能力不足、环境压力过大、模仿他人行为、生理不适等因素有关。1、情绪引导家长需主动帮助孩子识别情绪,用简单...[详细]
2025-09-04 10:03
孩子遇事不往心里去怎么办
孩子遇事不往心里去可能与性格特质、心理调节能力、家庭环境、社交经验、情绪认知发展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培养共情能力、建立情绪表达习惯、适度引导反思、增加社交互动、家长示范应对方式等方法改善。1、培养共情能力通过绘本、情景游戏等方式帮助孩子理解他...[详细]
2025-09-04 09:25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