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育儿 > 育儿知识 > 学龄前 > 正文

父母要关注这些常见的育儿误区

发布时间: 2018-06-01 11:28 来源:复禾健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重心和希望,每个家长也希望通过教育能让孩子健康成长。但是由于方式、方法不同,教育出来的孩子也千差万别,有的孩子勤奋乐观、懂礼貌,而有的同龄的孩子则自私、任性,让家长增加很多烦恼。其实你知道吧,什么样的教育产生什么样的孩子,他们的成长与我们做家长的密不可分呢。那么,在孩子教育上,有哪些常见误区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哭必哄

什么是哭必哄呢?就是孩子一哭,马上就上去哄,生怕孩子受委屈。有的家庭比较极端,一家人组团跑过去哄孩子。事实上,1岁以前的小孩会因为饿了,渴了,尿了,拉了,困了等生理原因而哭泣,这些生理需要我们及时给予满足,及时满足会给孩子带来更好的安全感。但1岁之后,孩子的哭泣则带有心理学意义。当你哄孩子之后,孩子开始意识到哭泣与陪伴之间的关联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条件反射。哭泣会成为一种吸引大人的策略,被孩子所充分掌握。

建议:允许孩子通过哭泣来表达情绪,不要过度关注或过度反应。

二、摔必扶

一次单位午休时,我和同事在散步。我们正在聊亲子互动的话题,眼前的一个1岁出头的小男孩扑通摔在了地上。小男孩的妈妈站在他的面前,并没有搀扶,而是一个劲儿鼓励孩子,“宝宝!起来!宝宝!起来!”小男孩似乎不太给面子,看了看她,看了看我们,就是不起来。正在这个时候,妈妈火冒三丈地充到孩子面前,准备一把把这孩子“薅”起来。我温柔地拦住了她,拿起了手中午饭没有吃的苹果,对孩子说,“来!自己要是能够站起来,叔叔会奖励你一个苹果!”孩子会心一笑,双手一推地,两膝齐用力,站了起来。很多家长总是害怕孩子受委屈,一摔倒马上就去搀扶,这是个很大的问题。扶得越快,摔得越快,扶得越多,摔得越多。

建议:如果不是发生了外伤,都不要立即搀扶孩子,而要稍微给他们一点思索与顿悟的时间,也可以利用玩具、食物等激励他们自己站起来。

三、嚷必阻

我经常询问讲座中的家长,你的孩子在家里面嚷嚷吗?喊叫吗?家长几乎十之八九会举手,并且几乎百分之百选择会阻止孩子这么做。那你知道,为什么孩子会喊叫吗?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一个受教化的过程,而教化是能给人压力与紧张的。都有谁可以教育孩子呢?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隔壁阿姨、传达室大爷、路人……实际上,孩子处于全天候受教育状态,他的情绪宣泄是那么的正常与自然。你的阻止,会限制了他的情绪表达,甚至会造成心理问题。我曾经开玩笑,你可以驱车带孩子到海边或没人的森林发泄一下,家长说,那不现实。

建议:最好的方式,是在亲子游戏中让孩子学会合理发泄与控制情绪。

四、玩必陪

有这么一个经典案例。有一个妈妈窥探小屋里的孩子,结果发现女儿正在一个人乖乖地玩积木。妈妈感到非常欣慰,冲进了屋子。说道:“宝宝,你真乖,来,妈妈陪你一起玩!”一边说着,一边用手就去碰触孩子搭的积木。结果你猜怎么着?女儿大发雷霆,把眼前的积木都推翻了。妈妈也非常生气,冲她怒吼:你在干什么!我好心好意陪你!事实上,孩子发火是有原因的。当孩子开始独立学习或游戏,正在积极建立一种封闭的自学系统,这时,他正在体验着有力的控制感。当控制感被破坏,会造成剧烈的情绪阻抗,也就看到了刚才的这一幕。而控制感恰恰是成就感的前奏,可以说家长做了一件大错特错的事情。事实上,我们教育目的恰恰就是让孩子能够独立游戏、独立学习、独立生活。陪伴也分时机,过度陪伴也会出现一些问题。

建议:孩子已经独立阅读、游戏、学习时,就不要在过多打断与干涉。

五、给必拒

“妈妈,您看我画的画好看吗?”“好看好看,妈妈正做饭呢!”“爸爸,你吃块饼干吧?”“不吃,你吃吧,好吃的都给你,爸爸还在工作”(实际上在打王者)当我们第一次拒绝孩子的时候,孩子不会有太多的心理反应,第二次拒绝之后,就会产生强烈的受挫感,第三次拒绝之后,孩子不愿意向你分享,与你交流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孩子的人际交往也会受到影响,造成人际退缩。

建议:当孩子给我们展示他的作品时,我们一定要毕恭毕敬地看着他,听他的分享。当孩子给我们吃的时候,一定要双手接过,同时表示感谢。

六、学必果

学一点才艺,一定要考级,学一点才艺,一定要登台。这是现在家长们普遍存在的教育误区。早教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发现孩子的兴趣,保护孩子的兴趣,拓展孩子的兴趣。学习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对外展示的过程。让孩子过度的呈现,最终会破坏孩子的学习兴趣,导致厌学与逃避。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你喜欢的未必是孩子喜欢的。我是大学校园的钢琴手和吉他手,我的大女儿对这些一点都不感冒。她喜欢跳舞与画画,那我就尊重她的选择。而且画画不考级,学舞不登台--除非,有一天,她愿意。

建议: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并做好维护,让他们在学习中培养兴趣,在兴趣中快乐学习。

结论:以上列出的六点就是孩子教育上常见的误区,如果做家长的长期没有注意,很容易影响孩子健康成长。所以,我们要充分考虑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的培养,注重他们的感受和愿望,只有通过父母的尊重、信任与包容,才会让孩子收获好的成果。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关于6岁前的孩子 父母在育儿上要关注这些
关于6岁前的孩子 父母在育儿上要关注这些
一般来讲,孩子在6岁前对时间的概念并不像成人那样清楚,是晚上7点还是9点,对孩子来讲,似乎没有多大的差别。特别是当孩子无法了解数字的先后顺序时,与他争执现在是几点,往往无济于事。孩子记时间的方式并非用抽象的数字,而是用具体的事情,也就是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时间。比如,晚上6...[详细]
发布于 2022-03-20

最新推荐

面对孩子不听话父母该如何做
面对孩子不听话父母该如何做
面对孩子不听话的情况,父母可通过建立规则、正向引导、共情沟通、适度惩罚和榜样示范等方式处理。儿童行为问题通常与探索需求、情绪表达、注意力分散、规则意识薄弱或家庭环境影响有关。1、建立规则明确且一致的规则能帮助孩子理解行为边界。建议家长与孩子...[详细]
2025-07-27 12:34
孩子马上中考状态不好怎么办
孩子马上中考状态不好怎么办
孩子中考前状态不佳可通过调整作息、心理疏导、营养补充、适度运动、模拟训练等方式改善。中考压力可能由睡眠不足、情绪焦虑、饮食失衡、缺乏锻炼、复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引起。1、调整作息保证每天7-8小时规律睡眠,避免熬夜复习。家长可帮助制定作息表,固...[详细]
2025-07-27 11:18
孩子马上中考了家长该怎么办
孩子马上中考了家长该怎么办
孩子中考前家长应保持情绪稳定,通过调整家庭氛围、协助复习规划、关注饮食睡眠、适度心理疏导、避免过度干预等方式提供支持。中考是阶段性学业测试,家长过度焦虑可能影响孩子发挥。一、调整家庭氛围减少家庭矛盾冲突,避免在孩子面前讨论升学压力话题。维持...[详细]
2025-07-27 10:03
孩子补了很多课成绩还是不好
孩子补课效果不佳可能与学习方法不当、注意力分散、基础薄弱、心理压力过大、缺乏学习兴趣等因素有关。1、学习方法不当部分孩子补课时沿用被动填鸭式学习,未建立知识框架或错题本,导致补课内容无法与课堂知识有效衔接。家长可帮助孩子梳理学科逻辑,采用思...[详细]
2025-07-27 08:47
孩子特别以自我为中心的原因
孩子特别以自我为中心的原因主要有心理发展阶段特点、家庭教育方式、社交经验不足、过度溺爱、缺乏同理心培养等。1、心理发展阶段特点幼儿期至学龄前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此时孩子会表现出强烈的物权意识和独占行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指出,2-7岁儿...[详细]
2025-07-27 07:31
如果孩子不愿意写作业怎么办
孩子不愿意写作业可通过调整学习环境、分解任务目标、建立激励机制、家长参与引导、寻求专业帮助等方式改善。儿童抗拒作业通常与注意力分散、任务压力过大、缺乏兴趣、家庭氛围紧张、潜在学习障碍等因素有关。1、调整学习环境固定安静的学习区域有助于减少干...[详细]
2025-07-27 06:15
孩子该上初三了成绩差怎么办
孩子初三成绩差可通过调整学习方法、加强基础巩固、优化时间管理、寻求专业辅导、改善家庭学习环境等方式改善。初三成绩下滑可能由学习方法不当、知识漏洞积累、心理压力过大、注意力分散、家庭支持不足等原因引起。1、调整学习方法帮助孩子建立错题本系统整...[详细]
2025-07-27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