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育儿 > 育儿知识 > 学龄前 > 正文

ipad怎么管理儿童使用

发布时间: 2025-11-28 17:00 来源:复禾健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床上性爱玩腻了,到客厅,卫生间去吧,看似不错的主意。但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近日报道,很多人们“中意”的性爱地点,其实隐藏着危险,选择时一定要慎重。性学家伊凡·富布莱特将其分为三个危险等级。

一、危险

草地、树林、高尔夫运动场、房顶、山林间、桑拿房、酒吧间、停靠的汽车内、漂浮的小船上和购物商场。身在蓝天、绿地之中,人们的视野开阔、心情舒畅,性趣自然也会加分。

可是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草地中横七竖八的枝杈,树林间飞来飞去的蝇类,它们都可能导致意外伤害。一边看星星,一边卿卿我我,似乎是件很浪漫的事。然而,半夜突降的气温可能带来的身体不适,会在第二天让你“好看”。汽车内的废气、桑拿房憋闷的环境、小船可能遭遇的波浪,都是潜在的“扫性杀手”。

二、较危险

沙滩、公园的长椅上、无人的休息室、办公室、电影院、餐馆和游泳池。很多人喜欢在公共场所寻欢,一方面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冒险心理,另一方面也希望借此提升性爱的刺激度。

但是上述地点仍有被窥伺的可能,而且像沙滩、长椅、游泳池等,都是危险地带。沙子可能会刺激皮肤,甚至侵袭隐私地带;在游泳池内滑倒的几率也非常大,会造成意外伤害。

三、最危险

电梯内、公共电话亭和公共巴士。在移动物体内享受性爱是非常大的“挑战”,你可能要不断调整动作,还要保持平衡。其结果就是分散了太多精力,而使性爱变得寡淡无味。

如果你不怕危险,热衷于别样性爱,就请你先做好安全措施,因为这样保护的不只是你一个人,还有你的爱人,要知道女人比男人容易受伤。

(实习编辑:陈浩)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如何识别和管理多动症儿童
如何识别和管理多动症儿童
多动症儿童的核心症状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识别和管理需结合行为观察、专业评估以及科学的干预措施。多动症可能由遗传、环境因素、神经发育异常等引起,治疗包括行...[详细]
发布于 2025-02-07

最新推荐

怎么教育孩子写作业不拖拉
教育孩子写作业不拖拉需要建立规则意识、培养时间观念、创造适宜环境、给予正向激励和分解任务目标。关键在于将被动监督转化为主动习惯,通过系统性方法减少亲子冲突。1、规则意识制定清晰的作业时间表并严格执行,固定每天开始写作业的时间...[详细]
2025-11-27 17:00
五年级孩子不好好学怎么办
五年级孩子学习动力不足可通过调整家庭环境、培养学习习惯、激发兴趣点、建立正向反馈、寻求专业帮助等方式改善。学习问题通常与注意力分散、缺乏目标感、家庭氛围紧张、学习方法不当、潜在心理因素等原因有关。一、调整家庭环境创造安静整洁...[详细]
2025-11-27 15:44
小孩很自私只想自己怎么办
小孩很自私只想自己怎么办
孩子表现出自私行为通常与自我意识发展阶段有关,可通过引导分享、树立榜样、明确规则、正向激励和情景模拟等方式改善。1、引导分享从日常生活场景入手,创造自然分享机会。准备孩子喜欢的...[详细]
2025-11-27 14:28
12岁孩子打人可以报警吗
12岁孩子打人情节严重时可以报警,但需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处理方式。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处理主要涉及监护人责任、治安管理处罚法、刑事责任年龄等因素。12岁属于限制刑事责任年龄阶段,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详细]
2025-11-27 13:12
孩子经常玩手机有什么后果
孩子经常玩手机有什么后果
孩子经常玩手机可能导致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睡眠障碍、社交能力减弱和情绪问题。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对儿童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已得到广泛关注,家长需重视并采取合理干预措施。1、视力损...[详细]
2025-11-27 11:56
动手打妈妈的孩子怎么教育
孩子动手打妈妈需要及时干预,通过情绪引导、规则建立和亲子沟通等方式纠正行为。这种行为可能与模仿环境、情绪表达障碍、缺乏边界意识、心理需求未被满足或特殊心理问题有关。1、情绪引导帮助孩子识别和表达情绪是首要步骤。当孩子出现攻击...[详细]
2025-11-27 10:41
小孩爱撒谎怎么办怎样纠正
小孩爱撒谎怎么办怎样纠正
孩子爱撒谎可通过建立信任、正向引导、明确规则、榜样示范、情绪疏导等方式纠正。撒谎行为通常由逃避惩罚、吸引关注、模仿他人、认知偏差、心理压力等原因引起。1、建立信任家长需避免过度...[详细]
2025-11-27 09:25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