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育儿 > 育儿知识 > 婴幼儿 > 正文

宝宝脸上一圈红色环状癣怎么办

发布时间: 2024-11-03 19:05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宝宝脸上一圈红色环状癣怎么办?

婴儿脸上的红色环癣可能是湿疹、白色糠疹、接触性皮炎等,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来改善。

1、湿疹:

它可能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可导致局部皮肤特异性炎症,表现为红斑、丘疹、丘疹、水泡等,也常伴有瘙痒。可用温水擦洗,适当涂抹润肤剂改善,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药物治疗。

宝宝脸上一圈红色环状癣怎么办

2、白色糠疹:

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麸皮马拉色细菌有关,会引起婴儿面部轻度炎症性病变,使受影响的皮肤出现圆形或椭圆形斑点,斑点颜色可为红色、粉红色或肤色,表面覆盖薄糠鳞片。这种疾病通常可以自行消退,而不需要治疗。

3、接触性皮炎:

主要是接触过敏原引起的,会导致接触部位过敏反应,临床症状可能出现红色环斑,看起来像癣,可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氯雷他定颗粒、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溶液、地氯雷他干悬浮剂等药物治疗,同时需要脱离过敏原。

宝宝脸上一圈红色环状癣怎么办

除上述原因外,还可能是脂溢性皮炎、体癣、银屑病等原因。您也可以带宝宝去医院皮肤科,找出原因,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婴儿脸上出现环状红圈
婴儿脸上出现环状红圈
婴儿脸上出现环状红圈婴儿脸上的环状红圈可能与压力、湿疹、过敏等因素有关,可以通过合理用药来改善,但也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判断。1、受压:睡觉时,面部一侧贴在床上或被物体压迫,可能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异常和发红。不需要特殊治疗,休息一段时间后就会消失。2、湿疹:可能不干净,感染引起,也...[详细]
发布于 2024-10-29

最新推荐

初中孩子妈妈怎样和孩子沟通
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和生理变化显著,家长可通过建立信任关系、保持平等对话、倾听需求、避免说教、关注非语言信号等方式实现有效沟通。1、建立信任关系青春期的孩子独立性增强,家长需通过尊重隐私、兑现承诺等行为积累信任基础。避免擅自翻看...[详细]
2025-07-01 13:40
17岁的女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17岁女孩的心理状态通常处于青春期向成年过渡的关键阶段,既保留青少年的探索欲望又萌生成年人的独立意识,主要关注自我认同建立、人际关系处理以及未来规划等核心议题。1、自我认同这个阶段的女孩会通过外貌打扮、兴趣爱好等外在表现来探索自我定位,可能...[详细]
2025-07-01 12:20
初中孩子用手机要求注意些啥
初中孩子用手机要求注意些啥
初中孩子使用手机需要注意合理控制时间、筛选健康内容、保护视力、防范网络风险以及培养自律意识。1、合理控制时间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建议不超过两小时,避免影响学习和休息。家长可以设定固定的使用时段,比如完成作业后允许使用半小时。周末可适当延长,但...[详细]
2025-07-01 11:00
初中给孩子买了手机后怎么办
初中给孩子买了手机后怎么办
初中阶段给孩子购买手机后,建议通过合理引导与规则设定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使用习惯。手机管理需关注使用时间、内容监管、社交安全、学习平衡、亲子沟通五个维度。一、使用时间与孩子协商制定每日使用时长限制,避免影响睡眠和学习。可设置非学习时段禁用功能...[详细]
2025-07-01 09:40
怎么样引导孩子积极向上的心
引导孩子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需要家长通过鼓励探索、建立安全感、培养责任感、树立榜样和适度挫折教育等方式实现。关键在于营造支持性环境,让孩子在体验中自然形成乐观坚韧的品质。1、鼓励探索提供多样化的活动选择,允许孩子尝试音乐、绘画、运动等不同领域...[详细]
2025-07-01 08:20
小孩经常偷父母的钱怎么办啊
小孩经常偷父母的钱怎么办啊
孩子偷拿父母的钱通常与缺乏正确金钱观或心理需求未满足有关,可通过建立零花钱制度、加强亲子沟通、设定行为后果、培养理财能力、寻求专业帮助等方式引导。1、建立零花钱制度定期给予孩子适当额度的零花钱,明确告知使用范围。将零花钱与简单家务挂钩,帮助...[详细]
2025-07-01 07:00
小孩在学校打人家长怎么教育
小孩在学校打人家长怎么教育
小孩在学校打人,家长应及时干预,通过沟通引导、行为矫正、情绪管理训练、家校合作、树立榜样等方式进行教育。1、沟通引导家长需保持冷静,先倾听孩子打人的原因。避免质问或指责,用开放式问题了解事件经过,如当时发生了什么、为什么选择动手。帮助孩子识...[详细]
2025-07-01 0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