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畸形可能由遗传因素、胚胎发育异常、环境因素、激素影响或后天病理变化引起,常见类型包括双子宫、纵隔子宫、单角子宫、双角子宫和弓形子宫。
部分子宫畸形与染色体异常或家族遗传相关,如苗勒管发育不全综合征。基因检测可辅助诊断,轻度畸形无需治疗,严重者需手术重建,如腹腔镜下子宫成形术、宫腔镜纵隔切除术或阴道成形术。
妊娠8-16周苗勒管融合受阻导致畸形,如双子宫或单角子宫。三维超声和MRI可确诊,无症状者定期随访,反复流产者可行子宫矫形术,术后需避孕6-12个月。
孕期接触己烯雌酚等致畸物可能引发T型子宫。避免接触有毒物质是关键,已发生畸形可通过宫腔镜粘连分离术改善宫腔形态,配合雌激素促进内膜修复。
雌激素受体异常可能导致子宫发育不良。激素治疗适用于幼稚子宫,如戊酸雌二醇联合黄体酮周期疗法,配合盆底肌训练改善血液循环。
子宫腺肌症或肌瘤可能继发子宫形态异常。轻度采用GnRH-a药物抑制病灶,中重度需病灶切除术,合并不孕者可考虑辅助生殖技术。
子宫畸形患者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增加优质蛋白和铁元素摄入,如瘦肉、菠菜;避免剧烈运动但可进行瑜伽或游泳;备孕前需全面评估,妊娠期加强产检,选择剖宫产需提前评估骨盆条件。产后注意预防宫腔粘连,定期复查超声监测恢复情况。
2022-08-21
2022-08-21
2022-08-21
2022-08-21
2022-08-21
2022-08-21
2022-08-21
2022-08-20
2022-08-20
2022-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