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反复呕吐可能由喂养不当、胃肠炎、食物过敏、肠梗阻、代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补液治疗、抗过敏药物、解除梗阻、对症治疗等方式缓解。
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过度喂养、进食过快、姿势不当都可能导致呕吐。母乳喂养需注意衔乳姿势,奶粉喂养要控制流速和温度。少量多餐、进食后竖抱拍嗝20分钟能有效预防。若伴随腹胀,可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排气。
病毒或细菌感染引发的胃肠炎是常见病因,多伴随腹泻、发热。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感染多见,需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细菌性肠炎可能出现黏液血便,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持续呕吐超过12小时或出现嗜睡需就医。
牛奶蛋白、鸡蛋等食物过敏可能表现为进食后喷射性呕吐,常伴有皮疹或腹泻。母乳喂养母亲需规避过敏原,配方奶喂养可更换深度水解奶粉。急性发作期可使用抗组胺药物缓解症状,但需严格遵医嘱。
先天性幽门肥厚、肠套叠等机械性梗阻会导致胆汁性呕吐,腹部可能触及包块。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幽门肥厚需手术矫正,肠套叠早期可通过空气灌肠复位。若出现呕吐物带血、排便停止等急症表现需立即急诊处理。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遗传代谢病等可能引起顽固性呕吐,多伴随发育迟缓、特殊体味。需通过新生儿筛查、血尿代谢检查确诊,长期需补充甲状腺素或特殊配方奶粉治疗。这类疾病越早干预预后越好。
日常护理需记录呕吐频率、性状及伴随症状,呕吐后禁食1-2小时再尝试喂补液盐或米汤。保持口腔清洁预防黏膜损伤,呕吐时侧卧防误吸。母乳喂养母亲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高脂辛辣食物。若出现脱水征象尿少、眼窝凹陷、持续发热或精神萎靡,需及时儿科就诊。恢复期从流质饮食逐步过渡,优先选择米粥、苹果泥等低渣食物。
2024-10-30
2024-10-30
2024-10-30
2024-10-30
2024-10-30
2024-10-30
2024-10-30
2024-10-30
2024-10-30
2024-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