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经常呕吐可能由喂养不当、胃肠功能紊乱、食物过敏、呼吸道感染、肠梗阻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过敏原回避、抗感染治疗、手术干预等方式缓解。
婴幼儿贲门括约肌发育不完善,过度喂养、进食过快或餐后剧烈运动易引发呕吐。建议采用少量多餐方式,喂奶后竖抱拍嗝15分钟,6月龄后辅食添加遵循由稀到稠原则。若伴随腹胀,可配合腹部顺时针按摩。
轮状病毒感染或饮食不洁导致的胃肠炎是常见诱因,典型表现为呕吐伴蛋花汤样便。需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必要时使用蒙脱石散等肠黏膜保护剂。持续发热或血便需就医排除细菌性肠炎。
牛奶蛋白过敏患儿进食后30分钟内可能出现喷射性呕吐,常伴随湿疹或腹泻。建议母乳喂养母亲回避奶制品,配方奶喂养者可更换深度水解奶粉。过敏原检测有助于明确致敏食物。
鼻咽部分泌物刺激咽后壁或剧烈咳嗽时,可能引发反射性呕吐。处理原发病是关键,如用生理盐水喷鼻缓解鼻塞,雾化治疗改善气道痉挛。注意与脑膜炎引起的喷射性呕吐鉴别。
先天性幽门肥厚或肠套叠会导致胆汁性呕吐,腹部触诊可及包块。超声检查可确诊,完全性梗阻需急诊手术解除。若呕吐物带血或呈粪臭味,应立即禁食并就医。
日常需记录呕吐频次、性状及诱因,母乳喂养母亲应避免辛辣食物。呕吐后2小时内禁食禁水,恢复进食时先尝试米汤等流质。保持口腔清洁预防酸蚀性龋齿,呕吐后及时补充锌制剂促进肠黏膜修复。观察有无脱水征象如尿量减少、囟门凹陷,学龄儿童需排查心理因素导致的神经性呕吐。反复发作或伴随意识障碍、颈项强直需排除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2025-01-22
2025-01-22
2025-01-22
2025-01-22
2025-01-22
2025-01-22
2025-01-22
2025-01-22
2025-01-22
2025-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