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过敏需避免的食物包括牛奶、鸡蛋、海鲜、坚果、豆类等常见致敏原。
牛奶蛋白过敏是婴幼儿最常见的问题,症状表现为湿疹、呕吐或腹泻。母乳喂养的宝妈需暂时忌口乳制品,配方奶过敏可更换为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配方奶粉。急性发作时可使用西替利嗪滴剂缓解症状。
蛋清中的卵白蛋白易引发过敏反应,建议1岁前避免添加蛋清。已出现过敏的宝宝需停用所有含蛋制品,包括蛋糕、蛋黄酱等。替代蛋白质可从肉类、鱼类获取,严重过敏需随身携带肾上腺素笔。
甲壳类和贝类海鲜含有原肌球蛋白,可能引发荨麻疹或呼吸道症状。初次添加应选择淡水鱼类并观察3天,过敏体质儿童建议3岁后再尝试海鲜。急性反应可服用氯雷他定糖浆,反复过敏需进行特异性IgE检测。
花生、腰果等坚果过敏可能诱发严重过敏反应。避免食用坚果及衍生品如花生酱、杏仁露,注意查看食品标签中"可能含坚果"提示。幼儿园阶段需特别告知教师,建议进行皮肤点刺试验明确过敏原。
大豆及制品可能引起交叉过敏,表现为口腔瘙痒或腹痛。选择辅食时注意避免酱油、豆腐等,可改用藜麦、小米作为植物蛋白来源。合并湿疹的宝宝建议进行斑贴试验,必要时采用低敏配方营养补充。
过敏宝宝饮食应记录食物日记,逐步引入新食材时遵循"3天原则"。优先选择新鲜应季食材,避免加工食品中的隐藏过敏原。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益生菌有助于改善肠道屏障功能,烹饪方式推荐蒸煮等保留营养的做法。定期评估过敏状态,50%的牛奶鸡蛋过敏儿童在3-6岁会逐渐耐受。
2011-09-09
2011-09-09
2011-09-09
2011-09-09
2011-09-09
2011-09-09
2011-09-09
2011-09-09
2011-09-09
2011-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