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通过氧疗支持、机械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抗生素应用及营养支持等方式治疗。该病症通常由肺发育不成熟、感染、窒息、胎粪吸入或母体妊娠并发症等因素引起。
轻中度患儿常采用鼻导管或头罩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95%。需严格监测氧浓度以避免氧中毒,同时通过血气分析调整供氧方案。对于早产儿需特别注意视网膜病变风险。
严重病例需无创正压通气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高频振荡通气适用于传统通气无效者,能减少气压伤。参数设置需根据体重和病情调整,重点维持合适呼气末正压。
针对肺发育不成熟导致的呼吸窘迫,需气管内滴注猪肺磷脂注射液等替代药物。给药后需配合体位引流和叩背,促进药物均匀分布。重复给药间隔不少于6小时。
疑似或确诊感染者需使用注射用氨苄西林钠等广谱抗生素。严重感染可联用注射用头孢噻肟钠,疗程根据血培养结果调整。需监测肝肾功能及菌群失调情况。
优先采用母乳喂养,无法经口进食者需鼻饲或静脉营养。热量按100-120kcal/kg/d供给,注意补充维生素AD。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肺水肿加重。
治疗期间需保持中性温度环境,每日监测体重变化。恢复期可进行抚触和被动运动促进肺功能康复。出院后定期随访肺部和神经系统发育,建议接种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母乳喂养需持续至纠正月龄6个月以上,补充铁剂预防贫血。居家环境需避免烟雾和尘螨刺激,发现呼吸频率增快或喂养困难应及时复诊。
2025-01-15
2025-01-15
2025-01-15
2025-01-15
2025-01-15
2025-01-15
2025-01-15
2025-01-15
2025-01-14
2025-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