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畸形儿指出生时即存在的结构或功能异常,主要与遗传因素、环境致畸物、母体感染、营养缺乏及孕期用药不当有关。
染色体异常如唐氏综合征、单基因疾病如苯丙酮尿症等可通过基因检测诊断。孕前携带者筛查和三代试管婴儿技术可降低风险,孕期羊水穿刺或无创DNA能早期发现异常。
孕早期接触放射线、重金属或有机溶剂可能导致神经管畸形。建议备孕阶段避免接触污染源,从事高危职业者需提前调岗,必要时进行超声排畸检查。
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感染可引发先天性心脏病、小头畸形。孕前接种疫苗,避免生食,定期TORCH筛查。确诊感染者需评估胎儿风险,部分病例需抗病毒治疗。
叶酸不足与脊柱裂相关,碘缺乏影响智力发育。备孕前3个月开始每日补充400μg叶酸,食用碘盐,增加深绿色蔬菜和动物肝脏摄入。
沙利度胺、异维A酸等药物明确致畸。慢性病患者需孕前调整用药方案,妊娠期用药需遵循FDA分级,必要时咨询产科药师。
预防先天性畸形需多维度干预:孕前3-6个月进行优生检查,戒烟戒酒,保持BMI在18.5-24之间;孕期按时产检,20-24周完成系统超声筛查;产后新生儿疾病筛查涵盖听力、代谢病等项目。日常注意补充DHA和维生素D,适度进行孕妇瑜伽等低强度运动,避免长时间高温环境。
2024-05-16
2024-05-16
2024-05-16
2024-05-16
2024-05-16
2024-05-16
2024-05-16
2024-05-16
2024-05-16
2024-05-16